法國小熊貓學校——
中文教學妙趣橫生

古箏、書法、武術、漢服……近年來,海外華文教育發展如火如荼,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姿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活動,使華裔青少年有機會學習中華文化,“雲游”祖(籍)國大好河山,領略祖(籍)國發展風貌。如今,全球華文學校百花齊放,法國小熊貓學校就是其中一員。
文化為橋 跨越山海
“在無數白色的皮膚和黑色的皮膚之中,我有著大地般黃色的皮膚。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稚嫩的童聲構成第四屆“全球華語朗誦大賽”法國賽區的主旋律。作為大賽承辦方之一,法國小熊貓學校一直將傳播中華文化、推廣華文教育作為辦學目標。
小熊貓學校隸屬法國中法家庭聯合會,其成員主要來自中國新一代移民家庭和熱愛中華文化的法國家庭。
“我們聯合會是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成立的,”法國中法家庭聯合會主席、小熊貓學校校長羅堅介紹,“2012年,我和身邊68個中國移民家庭共度春節。氣氛正酣時,有人提議成立一個家庭聯合會,方便移民家庭互通有無,聊慰思鄉之情。更有人對子女的中文學習表示擔憂,提議成立一個華文學校。”
2013年,法國小熊貓學校正式成立。回憶辦學之初的種種困難,羅堅感慨萬千:“那時,我們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甚至想過在快餐店上課。我們曾一度感到迷茫和挫敗。然而,看到孩子們眼中學習中文的熱情,我們就堅定了辦學信念。”如今,在中法家庭聯合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小熊貓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榮獲海外“華文教育示范學校”稱號。
創新課堂 寓教於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當今教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者既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也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提升辦學質量。
羅堅介紹:“華文教育非常考驗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課堂設計。教師要懂得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的作品。惟進取也,故日新。我們的華文教師會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動漫課堂、實景課堂等新型中文教學活動,以趣味華文課程吸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
華教老師葉婷婷表示:“有效的文化傳播要建立在雙方共同欣賞與理解的基礎上。正如法國有木偶戲,中國有皮影戲,兩種藝術形式既有不同點,又有相似之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會設計木偶戲、皮影戲等表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兩種文化各自的獨特魅力。”
推動海外華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許多華僑華人的共同訴求。“我希望孩子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民族精神在她心中落地生根。”學生家長栗俊表示,“從孩子三歲起,我就讓她系統學習中文。如今,她很願意用中文表達觀點,經常與同伴分享傳統文化故事,這讓我倍感欣慰。”
杜墨子今年10歲,是小熊貓學校的一名學員。對他而言,中華文化生動又有趣。他說:“我參加過北京冬奧會繪畫比賽和全球華語朗誦大賽。這些活動都是我主動報名參加的。我真的很喜歡中華文化,希望有機會能到中國看看。”
線上課堂 教學相長
新冠疫情暴發后,“停課不停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闖入生活,也給法國華文教育帶來很大挑戰。
羅堅表示:“疫情之初,很多老師和家長對線上教學持否定態度。線上教學怎樣保証課堂互動?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怎樣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質疑的聲音很多,也對華文教師提出更高的授課要求。”
“我們最小的學生隻有3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葉婷婷介紹,“我們必須濃縮課堂內容,把一節課控制在20分鐘左右,還要設置豐富多彩的課堂互動環節,利用字卡搶答、角色分配、玩偶教學等游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線上教學中獲得更多參與感和成就感。”
羅堅表示:“線上華文教育大有可為。線上平台不僅可以進一步擴大華文教育影響,還可以融合多元智能方法改善華文教學質量。相信在一代代華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會有更多華裔青少年融通中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