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學部如何成為統籌相近學科的學術共同體

孫宏斌
2023年03月07日08:3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學部如何成為統籌相近學科的學術共同體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重要載體,須應國家和時代之需,勇擔強國使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卡脖子”技術領域,加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產出重大標志性科技成果。大學的學部制由來已久,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在具體實施中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也走過一些彎路。本文基於太原理工大學近期的學部制改革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為什麼要進行學部制改革

   首先是強化學科交叉融合的需要。隨著高校規模擴大,學科“碎片化”日趨明顯,學科如同一口口“豎井”,交叉融合已成為共性難題。對有優勢學科的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優勢學科的帶動作用發揮不足,另一方面相關學科對優勢學科的支撐力度也不夠。以太原理工大學為例,“雙一流”學科為“煤基資源綠色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學科群”,由1個主建學科、5個支撐學科共同承建。目前,這6個優勢學科對全校的整體帶動作用尚不明顯,學科之間的協同與合力有待加強。

   其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目前高等教育仍以專業培養為主,過窄的教育導致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單一,難以應對並解決復雜的科技和工程問題,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要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涌現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亟需大批具有寬厚基礎、多學科背景的創新人才,這對當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戰。在本科階段,打破學科邊界,培養“寬肩膀”的創新人才,已成為當前研究型大學的普遍共識。

   再次是推進有組織科研的需要。科學研究已進入大科學時代,許多科技問題的范圍、規模不斷擴大,復雜性持續增強,靠單一學科已難以解決復雜的科學和工程問題。解決“卡脖子”重大科技難題必須像研制“兩彈一星”一樣建立有組織的科研,以“大兵團作戰”模式按計劃分步驟闖關奪隘,而當前高校裡有組織科研還較為缺乏,需要系統推進。學科“豎井”阻礙了跨領域學者之間的思想碰撞,也難以成建制地形成“大兵團”。面對一些“揭榜挂帥”的國家重大任務,雖有教授學者有心揭榜,但苦於個人難以找到科研“合伙人”而無奈放棄。學部制不失為解決上述問題的一條途徑。

   最后是提升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的需要。基於學科的院系管理體制加深了學科“豎井”,學部制可以打破現有學科組織結構,促進學術評價標准的統一化、學術資源的共享化,實現內部治理體系的優化,提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學部制改革需避免的誤區

   學部制改革,一要避免建成“校中之校”,增加層級弱化院系,降低管理效率﹔二要避免建成“學術分委員會”,對相近學科的協同規劃、人才交叉培養、有組織科研,以及優化完善治理體系形不成實質性推動﹔三要避免建成行政部門,增加管理人員,不利於學術治校。

   筆者認為,學部是超越學院層次、統籌相近學科的一種學術共同體。學部制改革將實質性促進跨院系跨學科協同合作,在人才培養上協同發力,在解決前沿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上聯合攻堅,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部合力。

  學部制有望發揮的作用

   促進學科交叉融合。通過學部制改革,一是有助於實質性促進學部內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實現學科之間既獨立又聯合、既競爭又協同﹔二是有助於學校分類引導、分層建設,樹起高峰、筑起高原,促進學科內涵式發展﹔三是有助於發展新興交叉學科,開拓新的學科領域和研究方向。

   推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學部將根據學校人才培養整體規劃,提出學部內協同的專業設置與調整方案,推動大類培養走深走實。在學部統籌下,教學資源合作共享,實施大類招生培養,共同完成新工科等“四新”專業的課程改革、制定教學大綱、監控教育教學質量等工作,共同設計跨學科的教育項目,大力培養高素質交叉型科技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為有組織科研提供實施路徑。學部制可以實質性加強學部內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與協同合作,組織開展戰略性、綜合性問題研究﹔將促進有組織科研,聯合形成學術“大兵團”,共同瞄准國家戰略需求,整合相關資源,凝練研究方向,共同承擔國家重大任務。

   推進學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學部制在提升學校管理效能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在職稱評審、人才引進、項目評審等工作中承擔重任,對學部內各院系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等中長期規劃實施統籌,促進各學院高質量發展,從而在整體上推進學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孫宏斌,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