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增強國際傳播能力 講好中國大學故事

張若槿
2023年02月27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高校是國際傳播重要主體,我國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要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努力將中國思想、中國精神、中國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

  高校應從國家戰略發展格局的高度來深刻認識建設高校形象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對擴大國際影響力和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完善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因此,要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傳播體系。例如,清華大學通過全方位創新國際傳播工作矩陣,構建了立體國際傳播新格局,打造出中國高校的國家級靚麗名片。《2021年中國大學海外傳播力建設報告》顯示,清華大學的海外網絡傳播力綜合指數在國內高校中再次排名第一,這是該校第五次蟬聯榜首,雖與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頂尖名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其差距呈現出顯著縮小的趨勢。清華大學建設了全面的海外傳播力平台,通過海外社交媒體持續傳播規范化、多樣化、專業化的內容,多方位塑造其海外形象。

  開展國際傳播既要掌握國際傳播的理論、熟悉國際傳播新技術,也要擁有全媒體運營經驗、擅長多語種交流以及了解國際關系的最新動態。因此,要實現統籌協同,完善配套機制。高校應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大力支持,形成良好的政策服務機制,夯實國際傳播的保障根基。例如,北京大學在2019年4月成立海外傳播辦公室,作為對外傳播的窗口,以“服務北大核心使命,傳播中國高校聲音”為己任,原創北大對外傳播內容,整合跨界傳播資源,從平台與品牌兩大維度塑造北大國內外形象。其主要職能包括北大英文信息生產與傳播、北大品牌形象建設與管理、國際新媒體運營與維護以及對外關系渠道聯絡與拓展。目前,該辦公室運營北大英文新聞網和“這裡視北大”品牌視頻網站,以及領英、照片牆等六大官方國際新媒體矩陣,為提升北大的國際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優化表達方式,實現精准傳播。目前,一些高校對於國際傳播內容的定位尚不清晰,在報道上經常局限於外事來訪、大型活動、國際會議等新聞事件的直接翻譯,忽略了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海外群體閱讀習慣和喜好的差異,難以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優化。因此,各大學在進行國際傳播時,需充分考慮不同受眾的接收習慣,利用大數據信息網絡等先進技術,深入研究分析海外受眾的特點,實現對內容的精准定位和傳播。同時,精心謀劃傳播議題,結合世界動態、國際熱點、共性難題等在不同語境下均可產生共鳴的話題講故事、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以此激發觀眾熱情,深入傳遞核心價值。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依托學校學科特色,抓住“月宮365”計劃圓滿成功的潛在熱點,全程跟進追蹤,在其自營的海外平台及時發布信息,並與國內外的主流媒體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中國、美國、英國等近10個國家的幾十家海內外主流媒體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直播等形式進行了數百次報道,生動講述了北航人的科研故事,展現出中國大學致力於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發展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增強了北航的世界影響力,有力展示了中國科技硬實力。

  推進國際交流,擴大對外合作。實施多樣化的國際合作項目可方便與海外高校、企業、媒體平台、智庫和各類國際組織進行交流,從而廣泛傳播學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辦學理念、文化風貌等信息,有利於塑造高校的海外形象。國內高校要積極拓展高校與世界一流名校、國際主流媒體和國際組織的合作伙伴網絡,拓寬傳播渠道,全面提升國際化辦學能力與全球影響力。例如,清華大學從2016年制訂並開始實施《清華大學全球戰略》,積極拓展優質國際化辦學資源,構建科研教育全球伙伴體系和基地,形成了以全球創新學院、中意米蘭設計學院、蘇世民書院、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東南亞中心等為代表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以世界和平論壇與“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為代表的高水平論壇﹔以亞洲大學聯盟和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等為代表的多邊組織。通過實施上述戰略,清華大學積極參與全球高等教育的競爭與合作,努力講述中國高等教育的故事,發出中國高等教育的聲音。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