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為鄉村基礎教育培育“大先生”
“葛崇信,睢寧縣李集中學正高級教師。1974級英語專業校友”“陳進功,貴州威寧縣民族中學教師,正高級職稱。1993級歷史學專業校友”……70處印有這些教師大幅照片和教學事跡的道旗遍布校園,引來大量師生駐足觀看、拍照留念。
日前,江蘇師范大學迎來70周年校慶。與眾不同的是,這次校慶將目光聚焦在長期默默耕耘、扎根基層一線的普通教師身上。
建校70年來,江蘇師范大學始終堅守師范教育本色,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扎根基層、甘於奉獻、一專多能、素質全面的本土化教師,向社會輸送了20余萬名畢業生,其中的師范畢業生素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而廣受好評,有力推動了地方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明志向,扎根基層
基層是青年成長的沃土。許多江蘇師范大學的學生從一開始就立志投身中國教育發展事業,不怕吃苦、敢於奮斗,牢牢扎根在基層熱土中,在教育一線鍛煉成長。
“畢業后能夠回到家鄉,做一名鄉村教師,為家鄉培養優秀學子是我的夢想。”朱子賢是江蘇師范大學培養的第一批鄉村教師定向師范生,畢業后回到家鄉沛縣魏廟中學任教。
畢業兩年來,朱子賢發揮特長優勢,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和優質課程建設,多次獲得縣區教研類獎項。
其實,江蘇師范大學對基礎教育的研究與應用由來已久。1958年,學校從無錫北遷徐州,我國著名教育家、現代鄉村教育實踐的探索者劉百川先生,便隨遷到蘇北繼續投身鄉村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他認為,鄉村種種問題的解決要特別注重發揮鄉村學校及鄉村教師的作用。
作為江蘇省鄉村定向生培養協作委員會的牽頭高校,2016年起,江蘇師范大學開始招收鄉村定向師范生。6年來,江蘇師范大學已連續為地方培養定向師范生2293人,培養數量為全省之最。
強本領,爭當名師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新時代呼喚“大先生”,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用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圍繞“整體感知桂花雨”“精讀品悟搖花樂”“精寫收獲課堂樂”這3個學習任務群,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饒有興致地參與教學活動,課堂興趣盎然,師生其樂融融。這是江蘇省靖江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戎敏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桂花雨》一文的場景。“這一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得益於‘泰州教育生活雲’。”戎敏說。
為了提升地方基礎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2018年,江蘇師范大學聯合泰州市教育局共同開發上線了“泰州教育生活雲”,通過專家引領、共學共研、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等融合形式,致力於解決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現如今已成為立足泰州、面向全國的教師教育品牌,惠及全國一線教師10萬余人,培訓學員申報的項目共有16項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建機制,開創新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時代以來,江蘇師范大學響應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號召,積極投入培養卓越教師的探索與實踐。率先制定國家卓越教師培養標准,承擔中小學“國培計劃”,構建“三方協同”培養機制,創新師范生教育實踐和教師專業發展機制模式,示范引領教師教育創新發展。
2016年起,江蘇師范大學還聯合淮海經濟區內18所師范類高校成立全國首個“鄉村教師教育聯盟”,聯盟高校目前與地方政府、鄉村中小學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真正實現了鄉村教師培養培訓和研究服務一體化。
“作為一所師范院校,我們扎根蘇北大地,大力發展師范教育。我們希望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在全體師生中掀起感恩‘大先生’、當好‘大先生’、培育‘大先生’的熱潮。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培養和造就更多新時代的‘大先生’。”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方忠說。
(記者 蘇雁 見習記者 李健 通訊員 張子麟 吳向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