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
“雙減”提質增效 匯成北京經驗

北京市密雲區西田各庄鎮中心小學開展特色社團活動。
關鍵詞:“雙減”行動
2021年8月,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北京“雙減”方案正式出爐。北京市“雙減”工作從校內校外雙向發力,穩妥推進,分步實施,確保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於2021年底前有效減輕,兩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數說
2021年公眾對北京市教育工作滿意度第三方調查結果公布,綜合得分為85.7分,市屬各區教育工作滿意度綜合得分均達到“比較滿意”水平。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雙減”后北京市中小學作業情況調研報告》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優化作業的十條建議》。數據顯示,96.04%的學校制定了全校作業管理方案,92.77%的學校已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98.6%的學校對作業布置進行了統籌規劃,還有超過95%的學生表示自己獨立完成絕大部分作業。
“雙減”實施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日均瀏覽量大幅增加。其中,課程教學、課后服務資源瀏覽量佔總瀏覽量85%以上,解決了學生不參加校外培訓后“在哪裡學、學什麼”的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雙減”文件發布后,學校普遍更加重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規范,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
“雙減”政策出爐 家校各司其職
自“雙減”政策出爐以來,中小學生的校內作業和校外培訓顯著減少,孩子回家后的時間多了出來。如何利用好孩子的這段時間,教師和家長要共同擔起責任。“把孩子放在正中央,認真分析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就是真正尊重孩子成長規律。”李奕說。中央“雙減”政策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李奕明確說:“寒假真的不能補課了,但是不補課並不意味著不學習了。”以前過節的時候孩子都在補課學習,現在完全在家。部分家長的焦慮來源於此:他們把補課和學習等同,認為孩子不上寒暑假班就不能學習了。不過,家長們都忽視了假期的學習與學期中的學習不一樣。李奕說,最大的差別就是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性,“這就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跟孩子進行更好的設計”。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學校教育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在“雙減”政策落地之初,迅速斬掉校外培訓機構通過制造焦慮而產生的巨大培訓需求,是政策落地的關鍵。隨著政策向縱深方向發展,“雙減”政策的最終落實在於學校教育質量能否真正提升。中央“雙減”政策特別強調學校教育教學服務要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努力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讓學生的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李奕說,“雙減”政策落地后,老師需要讓作業更有質量、讓課堂更加高效,課后服務更有針對性。這種情況下,教師備課要下更多功夫,不能再簡單地“吃老本”了,要通過逐步優化學校治理方式和人工智能賦能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方式的提升等,逐步實現轉型升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課后服務古箏社團。
“雙減”持續推進 從落地向縱深發展
2022年春季學期開學之際,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度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雙減”在現有成效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向縱深突破,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雙減”正從落地走向縱深發展。作為“雙減”政策首批9個試點城市之一,北京“雙減”未來應該如何進一步優化?就學校內部來講,干部教師對“雙減”政策的理解、育人能力本領的提升,以及現代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變化,是北京“雙減”推進中最關注的三個方面。“雙減”最終落實在人身上,落實在干部教師上。要加強對於現代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指導,指導一些學校突破以前的管理方式。同時,要加強對教師關於政策執行以及學科業務培訓。比如,怎麼留作業、怎麼出題、怎麼考試、怎麼做數據積累和分析、怎麼做學情分析等。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如果能夠迅速把校內教育質量和效益提升起來,同時提升教育體系內部考、招、教的匹配度,那麼,家長自然就相對放心、緩解焦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進一步釋放。這裡,一個關鍵點是家校社的協同,這種協同需要在各級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他表示,社區、包括更廣義的社會資源也要參與進來。比如,開放體育場館場地,協調更多的體育相關機構、退役運動員等參與體育課或體育活動。北京在“雙減”背景下深入推進的“大面積、大比例”干部教師交流輪崗,備受全國關注。據悉,去年,北京在兩個區進行了教師交流輪崗的試點,而新學期,北京又有6個區加入到了干部教師交流輪崗的試點中。通過運行,教師輪出的學校沒有出現大面積的“質量塌方”,參與交流輪崗的幾千名教師都有豐富的收獲和體驗,學生的獲得感也非常明顯。比如,北京市密雲區一名會舞蹈的音樂教師參與輪崗后,在學校創設舞蹈課堂,豐富學校的課后服務供給,用舞蹈撬動了山區孩子的全面發展。此外,“雙減”要促進教培行業的轉型升級。據介紹,“雙減”文件提到了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體,校外培訓機構屬於社會教育力量,“雙減”要促進教培行業的轉型升級,這裡的“兩新”組織要發揮作用,讓他們成為為大國家、小家庭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同盟軍。
做好“雙減”后半篇文章
今年8月29日,在北京市基礎教育工作會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夏林茂強調,“要做好‘雙減’后半篇文章”。夏林茂指出,教育系統要推動學科類校外培訓常態監管、精准治理,嚴厲打擊隱形變異等違規培訓,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區域資源統籌、課堂質量、教學規范、課業輔導、作業設計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持續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雙減”工作步入第二個年頭。過去一年,北京市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多種方式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實現了課后服務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全覆蓋。北京是較早提出“全面打造升級版課后服務”的城市之一。2021年11月,北京市召開了基礎教育校長大會,提出“將全面打造2.0升級版課后服務,課后服務重點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強不強’,推動課后服務高質量、有特色發展”。再次明確了“‘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實際上是重構學校教育的供給體系”的認識,再次強調了“評價課后服務,核心是看學生有沒有實際獲得”的目標,同時指明了路徑和措施以及實施重點(強化體育鍛煉、補足勞動教育)等。北京市也在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上下功夫。學校課后服務師資人手緊、負擔重,年輕教師特別是新任教師需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家長需要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面對“雙減”工作中的各方需求,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印發《“五老助雙減”工作試點實施方案 》,將組織曾經擔任特級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等具有高級職稱和豐富教育教研經驗的老教師、老專家,市、區兩級督學退休人員等,參與學校教研、教學指導,參加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以及家庭教育指導等工作,助力“雙減”。據悉,北京市近五年退休的中小學教師有1.2萬余人,其中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市級骨干教師等210人,參與家校社共育咨詢室的老同志226人,督學中的退休人員341人。未來,北京將持續推動發揮“五老”在教育引導和關愛保護青少年方面的優勢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