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學習宣傳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動

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

加強隊伍建設 打造“大國良師”

2022年11月14日15:11 | 來源:現代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丨加強隊伍建設 打造“大國良師”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的張邱岳老師在為學生講故事。

關鍵詞:隊伍建設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系列重要指示。10年來,首都教師隊伍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趨合理、素質顯著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教師發展專業化不斷增強、教師待遇保障持續優化,他們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教學科研等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

“國之大者”,培育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是教師的光榮使命。我們相信,廣大教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數說

《北京市鄉村教師特崗計劃(2021—2025年)》,每年招聘400余名緊缺學科鄉村教師。

健全教師績效工資激勵機制,落實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每年向3萬余名鄉村教師發放崗位生活補助,教師收入水平不斷提升。

北京市實施“鑄魂工程”,市級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建立200個青年教師社會實踐基地,每年組織1500名青年教師開展學習考察、挂職鍛煉,每年支持300項優秀教師社會調研項目。

非師范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滿5年后,由區教委給予4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吸引優秀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

完善體制機制 為教師隊伍建設保駕護航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化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首先,健全黨的領導體制。2019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任組長,成員為市委組織部等17個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對於強化黨對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統籌和決策、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各方面各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建立決策機制。定期召開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緊扣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師德師風建設、育人本領提升等重大問題,以及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研究提出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審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等重要文件。

再次,建立報告機制。市委教育工委每年向市委常委會報告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常委會在充分研究討論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在第二年匯報中要有落實。

同時,建立調研機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隊深入中小學校調研,了解教師工作情況,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最后,建立跟蹤督查機制。市委督查室建立年度跟蹤督查機制,將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和市委常委會提出的工作要求分解到市委市政府各相關部門,並逐項跟蹤督查,扎實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應該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在提升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北京市做了大量的工作。2019年6月,北京市教委相繼發布《北京高校教師師德考核辦法》《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辦法》《北京市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文件明確提出,幼兒園、中小學教師嚴重違反職業道德、高校教師嚴重師德失范將被開除,家長學生意見將納入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內容。2022年4月1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有關情況。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必修課程,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守“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據該負責人介紹,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要健全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師德考核辦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的閉環管理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於教師管理全過程,激發教師涵養師德的內生動力﹔通過督促指導各區建立教師入職查詢、師德違規查處通報和報告制度,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落地見效。北京市各區教委也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作出探索。從2014年起,東城區將每年的9月定為“師德師風建設月”,並正式啟動了首屆“師德師風建設月”活動。東城區通過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在石景山區,師德建設被納入年度計劃,構建中小幼一體化師德建設體系,以進一步健全師德教育、宣傳、監督、考核與獎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引導教師涵養高尚師德,營造立德樹人的育人環境。同時,石景山區注重提升教師隊伍思想道德素養和理論水平,引導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圍繞“四有”好老師標准及教師職業行為規范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學習20362人次,開展師德等職業道德培訓17211人次。

實施系列政策 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2021年,北京教師隊伍建設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文件出台。12月24日,《北京市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工作方案》出台,提出“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通過實施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記者從市教委獲悉,《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暢通城鄉一體配置渠道,重點引導優秀人才向鄉村學校流動。完善交流輪崗激勵機制,調整優化鄉村學校教師高級職稱的比例,原則上將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申報高級教師的必要條件﹔為鄉村學校設置市級骨干教師專項指標﹔設置中小學特級校長流動到鄉村學校任職專項指標,將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3年以上作為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先條件﹔村小、教學點新招聘的教師,5年內須安排到本區城區學校任教至少1年﹔城鎮教師校長在鄉村交流輪崗期間,按規定享受當地相關補助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向鄉村學校流動。2021年8月,北京宣布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干部教師交流輪崗,首批試點選擇了有著多年教師輪崗經驗的東城區和密雲區。2022年9月起,北京在全市16個區全面推行教師交流輪崗,力圖實現全市校內教育供給的提質增效。肩負著巨大的期待,一波又一波的教師走上了交流輪崗的道路。作為首批試點,東城區和密雲區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比如在密雲區,人事關系跟著輪崗校長、教師走,教師一般輪崗三年后返回原學校。而在東城區,教師的人事關系不動,一般情況下輪崗學校不會離原學校太遠,方便教師調動原學校的資源,更好地為輪崗學校服務。2022年教師交流輪崗的形式更多種多樣,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形式包括區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三個維度。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