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學習宣傳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動

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

提升教育質量 促進持續發展

2022年11月14日15:00 | 來源:現代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非凡十年·數說首都教育丨提升教育質量 促進持續發展

北京六一幼兒院的孩子做運動。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教育系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強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在科學育人能力和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教育發展總體水平繼續處於全國前列、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教育現代化。

首都教育始終堅持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把教育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創新支持。

數說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學前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僅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就新建、改建、擴建403所幼兒園。近五年,北京市已累計增加學前教育學位23萬個。

按照相關規劃,北京市將在城市副中心、懷柔科學城等重點地區,通過“市建共管”方式建設北京學校、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7所優質學校。北京市還將按照“市建區辦”方式,規劃建設10所優質學校。

北京市在推進“雙一流”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支持北京大學等34所高校順利完成首輪“雙一流”建設目標任務,91個學科成功入選新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在京高校A﹢類學科數量佔全國的44%。北京市還遴選出100個“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

北京繼續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有特色、國際化”發展,7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高職教育“雙高計劃”,3所入選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4所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進一步拓寬了首都職業人才的培養通道。

北京率先建成一流大學群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提出了北京市建設一流大學群體“十項行動計劃”,包括北京高校協同發展、高精尖學科建設、一流專業建設、卓越科學家培養、實驗室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黨建工作質量提升等,以此帶動提升全市乃至全國高等教育體系的質量和水平,為首都和國家發展提供強大智力和人才支撐。

近年來,北京市在推進“雙一流”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34所高校順利完成首輪“雙一流”建設目標任務,91個學科成功入選新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在京高校A﹢類學科數量佔全國的44%,其質量全國排名第一。北京市還遴選出100個“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每年讓近萬名學生受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成為全國僅有的兩所被賦予學科自主權的高校。同時,北京市推進市屬高校分類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發展道路,實現高校在不同類型、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中小學教育更加優質均衡公平

在2018年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北京獲得一等獎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在將這張優秀的成績單收入囊中的同時,一份來自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學習自信心以及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持續保持前列,學生參加PISA測試成績優異。

一個個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北京市在“資源優質”和“機會優質”上的同時發力。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上好學校,有效破解了擇校難題。最近幾年來,北京市小學、初中的就近入學比例均達到99%以上。同時,北京市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執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通過優秀教師“動”起來,讓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活”起來,從而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並形成了按需輪崗、自願輪崗、組團式交流輪崗等新亮點。

學生動手實驗驗証數學問題。付磊 攝

近年來,北京市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首要標准,不斷拓展中小學教師來源,實施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並開展了中小學特級校長評選。據悉,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的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試點,覆蓋各類型全學段,相關工作得到中組部、教育部充分肯定。

借力學區制改革、集團化辦學等一系列教育綜合改革“組合拳”的實施,北京市高中階段人才培養方式持續實現創新與突破。自“翱翔計劃”“強基計劃”實施以來,高中育人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部分高中校除了和高校合作進行貫通培養外,還開設了“書院”“學院”實驗班等,採取項目式培養模式,實施導師制進行創新人才培養。

學校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付磊 攝

職業教育拓寬人才培養通道

2020年5月26日,北京市召開職業教育工作推進會。會議指出,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北京職業教育“高質量、有特色、國際化”發展。據了解,此次會議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的決策部署以及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明兩年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擴招200萬人”的任務。

近年來,北京市職業教育依據首都“四個中心”定位和北京城市發展規劃,緊密契合城市安全運行、高精尖經濟結構、高品質民生需求和文化傳承創新,不斷調整職業教育區域布局和專業布局,形成“城教融合”的大職業教育觀、校企深度融合互相支撐、服務高精尖產業結構和高質量民生需求、每年培訓100萬人次的職業人才、職教教學標准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等鮮明特點。

通過實施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中高職銜接項目,北京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喜人,7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高職教育“雙高計劃”,進一步拓寬了首都職業人才的培養通道。

學前教育普惠不普通

“在近五年時間裡,北京市已累計增加學前教育學位23萬個。這一舉措讓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2021年6月2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說,“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學前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僅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就新建、改建、擴建403所幼兒園。

早在2019年4月,北京市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內容時,時任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的馮洪榮就介紹過本市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經驗。他表示,“對所有普惠性幼兒園,不管公辦民辦,隻要提供安全的、有質量的教育,都納入生均定額補助、一次性擴學位補助及租金補助范圍,並對由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轉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給予一次性獎勵。”

據了解,北京市在學前教育領域一直以公益普惠為基本方向,致力於實現公辦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的“四個統一”,即“質量標准統一”“價格標准統一”“補助標准統一”“教師待遇統一”。與此同時,北京市不斷完善學前教育教研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教研全覆蓋項目,構建市-區-園三級教研共同體網絡,充分發揮教研對提升辦園質量和水平的作用,推動全市學前教育質量均衡發展。

今年9月21日,《北京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在市教委網站發布。按照該計劃,到2025年,北京市學前三年入園率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以上。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