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產教研用攜手 讓稻麥生產“智”起來

2022年06月27日09:0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眼下,隨著小麥收割歸倉,水稻正搶播之時。

糧食高產高效,耕播質量是關鍵。6月20日,揚州大學張瑞宏專家團隊來到江蘇省建湖縣產學研用合作示范基地,冒著36攝氏度高溫,深入田間察看早稻苗情,向基層一線農技員和種植戶現場推介水稻全程智慧無人耕地、開溝、平土、播種等九道工序一體化作業的新模式。

“這是我們在當地農業部門支持下,與江蘇大地禾集團合作建立的產學研用智慧高效農業生產示范基地,今年計劃首期示范面積超1萬畝,將構建稻麥全生產周期的數字化、精准化作業體系與裝備應用,建成稻麥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生產模式,全面提升農機裝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農機農藝融合的程度,大幅提高農機耕播質量。”張瑞宏說。

地處江蘇蘇北的建湖縣是全省糧食大縣,也是農業機械化先行區。目前,全縣有耕地110多萬畝,今年種植水稻面積超過50萬畝。

與揚州大學共建示范基地的大地禾集團是以現代農業為主、多元產業投資於一體的綜合性控股集團公司,近年來聚焦主責主業,加大農業投資力度,重視農業技術創新,全力打造種植、烘干、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研發、培訓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產業鏈,成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

“我們經過10年持續轉型發展,已建成28個規模農場,有30萬畝種植面積,並正在打造一個無人化作業萬畝智慧示范農場。”江蘇大地禾集團董事長朱加軍說。

在江蘇省政協教衛體委副主任姚冠新教授看來,確保糧食生產高產高效,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

目前,盡管江蘇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部分地區已在耕整、栽播等環節使用了農機自動駕駛技術,但從整體來看農業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尚不高,碎片化式的應用問題非常突出,未能覆蓋農業全生產周期,仍不能充分發揮智能農機的優勢。

用張瑞宏的話來說,“多年來,由於農機作業重效率輕質量、農機制造重動力輕機具的思維,導致耕播質量不符合農藝高產栽培的要求﹔種植的非定位無序化,導致田間施肥施藥不精准和肥藥大量浪費現象。”

揚州大學突出問題導向,為滿足現代高產高效需求,張瑞宏團隊研制出無人機數字化精准化稻麥種植技術,通過九道工序一體化作業機,實現水稻種植的數字化、精准化旱作播種,與傳統機插秧工藝相比,節省了放水泡田、水田耕翻、水田平整以及前期的育秧環節,大幅節省水稻種植前期的用水、用工及育秧成本,確保降本穩產高產,為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發展模式。

在朱加軍眼裡,無人機數字化、精准化稻麥種植技術,是改變傳統種植技術和解決農機應用碎片化的一個全新探索和全新嘗試,更是農業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方向。

“今年,我們將圍繞提升農機農藝融合的程度,提高規模農業產能產出,抓實抓牢糧食質量安全,進一步加大與揚州大學在農業機械、飛防植保、水稻高效栽培等方面的合作。尤其是依托揚州大學專家團隊,在各大農場全面推廣無人化、數字化、精准化稻麥耕種技術,並將做好輻射推廣工作,讓農業生產‘智’起來,培養一批現代職業農民,讓農業生產更綠色、產量更高、稻麥品質更優。”朱加軍表示。

(責編:孫競、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