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研究生教育這十年:規模突破性增長 培養機制不斷深化

2022年06月15日08:3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研究生教育這十年:規模突破性增長 培養機制不斷深化

   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十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堅定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工作主線,先后實施兩輪綜合改革,加快建成研究生教育大國,整體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穩步邁進,取得歷史性成就。”在6月14日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總結道。

  規模壯大,服務國家需求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衛有多年研究生教育管理經驗,他深深感到,最近的十年,是研究生教育大發展的十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規模突破性增長。“十年來,研究生教育緊密服務‘四個面向’戰略部署,持續完善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全國80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50多萬名碩士,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洪大用介紹。

   人才培養規模擴大,中國特色學科專業體系也不斷完善。近年來,研究生教育新增了網絡空間安全、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國家安全學、中醫等一批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工程專業學位類別由1個調整為8個,形成了涵蓋14個學科門類、113個一級學科、47個專業學位類別的學科專業目錄,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洪大用透露,為進一步支撐知識創新、科技服務和產業升級,新一輪學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正組織開展,新版目錄即將印發實施。

   人才庫擴容,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介紹,清華大學瞄准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缺領域,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堅持“國家戰略、數一數二、獨一無二、高端合作”的原則,設立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面向創新創業的電子信息創新創業項目,適應能源發展戰略趨勢的能源互聯網項目,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國際核電人才項目、航空發動機項目,跨專業領域的超精密技術、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項目等,加快培養高精尖缺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

  質量提升,培養高層次人才

   十年來,研究生教育堅守質量生命線,培養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教育質量整體顯著提升,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能力增強。

   提升培養質量,高校是主要陣地。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龔旗煌介紹,北京大學扎實開展強基計劃、數學英才班、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等項目,設計“3+X”本研貫通培養方案,學習成績優異、科研訓練成果顯著的學生,可在本科三年級結束時直接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學校設立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計劃,以科研潛力為首要標准,提供科研經費和研究指導支持,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學校以為中國學術開宗立派、為中華文明創造新生、為世界發展貢獻智慧為使命,以深化新文科建設為抓手,培育北大氣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

   這十年,高層次人才不斷匯聚。近年來新增院士和國家科技三大獎第一完成人中,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均佔三分之二左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員中,超過50%為在讀研究生,超過30%為在讀博士生﹔嫦娥飛天、蛟龍入海、高鐵飛馳、航母入列,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的背后,我國自主培養的研究生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導師能力密不可分。洪大用介紹,從2012年到2021年,導師隊伍由29.8萬人增加到55.7萬人,“國家典型示范、省級重點保障、培養單位全覆蓋”的三級導師培訓體系,助力導師能力提升。“鼓勵教師成為‘四有’好老師,潛心教書育人,不僅指導學生學業,還要指導學生成長,要做‘經師’,也要做‘人師’,特別是要做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大先生’。”洪大用說。

   在楊衛看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是在重視質量的前提下完成的。“我國在2007年就啟動了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工程,使得培養質量穩步攀升。”楊衛表示,質量提升採取的主要步驟為:一是審慎控制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增長,2010年至2021年期間的學位授予年增長率比之前30年的增長回落10個百分點以上﹔二是推動質量監控,對學位的審核逐漸從反映師徒關系的導師許可制,到包括多名研究生導師的導師組許可制,再到嵌有盲審環節的學科許可制﹔三是每個授予學位的人均學術產出逐漸攀升。楊衛認為,今后,應該從加強對學校、學科品牌的榮譽建設,加強個性化培養措施等方面進一步提高質量。

  體系健全,推進“雙一流”建設

   過去十年,研究生教育的四梁八柱穩固建立,體系架構進一步健全。洪大用介紹,“雙一流”建設高校承擔了全國超過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碩士生培養任務,是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主力軍和科技創新人才的生力軍。“雙一流”建設各項工作有力推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帶動一流大學體系加快構建。

   洪大用展示了一組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成績:

   建設高校引進和培育了一批世界一流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從2015年的60%增長到2020年的72%。

   建設高校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等方面連續取得重要突破:全球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並網發電、自主研發國內第一座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研制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發我國首款新冠中和抗體藥物等。

   建設高校已連續三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3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的主要支持單位中,有11個來自建設高校。

   洪大用指出,“雙一流”建設引領帶動各地建設了410所地方高水平大學和1387個地方優勢特色學科,高質量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體系正在形成。經過不懈努力,首輪建設總體實現了階段性目標,若干所高校逐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材料科學與工程等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當中,我們更加突出了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對於‘雙一流’建設來講,正確的導向非常重要,我們致力於優化學科布局,深化評價改革,堅決破除‘五唯’,堅決不圍繞各種流行的排行榜辦學,堅決突出貢獻、創新、質量和成效,充分發揮建設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作用,著力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洪大用最后說。

   (記者 楊颯)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