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以細致服務補資源短板貴陽高新區巧筑人才“蓄水池”

2022年05月26日09:0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細致服務補資源短板貴陽高新區巧筑人才“蓄水池”

作為貴州省首家國家級高新區和人才特區,貴陽高新區千方百計念好人才引、育、留“三字經”,著力優化人才發展“軟”和“硬”兩個環境,以提升人才滿意度和獲得感為標尺,逐漸成為了大數據和高科技人才的“聚寶盆”。

【高新區“人才經”④】

實習生 蘭 霞 陳芳芸 記者 何星輝

5月20日,一個大數據專場引才活動在貴陽高新區舉行。為了搭建企業與人才高效對接平台,吸引社會精英人才和省內外高校人才就業創業,貴陽高新區在“人才月”中,推出了一系列引才聚才活動,備受社會關注。

作為貴州省首家國家級高新區和人才特區,貴陽高新區千方百計念好人才引、育、留“三字經”,著力優化人才發展“軟”和“硬”兩個環境,以提升人才滿意度和獲得感為標尺,逐漸成為了大數據和高科技人才的“聚寶盆”。

人才帶編制到企業上班

“我覺得自己很符合崗位要求,就報名了。”讓肖讓心動的是貴陽高新區一家大數據企業的技術副總崗位。目前,肖讓已經順利通過了面試、體檢和政審環節,不出意外的話,他將作為重點“蓄水池”人才被引進到這家企業。

此前,為了讓更多的轄區企業搭乘政策的東風,貴陽高新區邀請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貴州科學院等單位的相關專家,向轄區大數據、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企業進行政策宣講。從人才引進的條件及范圍、程序、待遇等方面,相關專家詳細解讀了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政策,並當場為企業代表答疑解惑。

正是看到了政策宣傳,肖讓決定試一試。沒想到,這一切都非常順利。他說,整個招聘流程很規范,面試答辯時,技術專家的提問都能問到點子上。從業20年,肖讓的研究方向是地理信息大數據服務、大型空間數據庫等方面。他在一線城市打拼過,也擔任過上市公司的產品總監和部門經理﹔如今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到貴陽高新區。他說,帶編制到企業上班,體現的是人才的社會價值。

針對企業創新中遇到的“人才瓶頸”,貴州省在全國首創打造人才“蓄水池”,將拿出600個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崗位,為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引進急需的重點人才。不久前,經前期崗位征集和調研,來自貴陽高新區、貴陽綜保區、白雲區等12家大數據和科技型企業對外發布了重點人才“蓄水池”招聘。最終,經簡易招聘流程,28名應聘者得以進入重點人才“蓄水池”。

由於大數據和高科技企業聚集,貴陽高新區無疑將成為重點人才“蓄水池”政策的一大受益地。在外界看來,重點人才“蓄水池”政策的出台,無疑將增強貴陽高新區對人才的磁吸效應,企業也可借此吸納重點人才,可謂一舉多得。

對此,貴陽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為企業和人才做好各項服務,加大人才“蓄水池”政策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貴陽高新區發展,竭力為“強省會”行動提供人才支撐。

校地合作培養人才

我國每年有超過9億噸農業秸稈廢棄物,其綜合利用率低,焚燒更會造成環境污染以及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貴陽高新區轄區企業與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聯合開展研究,構想用廢棄秸稈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首次提出以農業秸稈廢棄物制備植物纖維。他們將該纖維與從魔芋中提取的魔芋多糖一道,復合制備具有吸附分離功能的過濾材料,用於環境污染治理。

這樣一來,使用后的過濾材料可經真空熱解處理產生甲烷和氫氣等生物質能源,同時其熱解碳化后的生物炭可以回填到土地中,促進農作物生長,從而實現了綠色低碳生態循環。在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這一科研成果在4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000多項參展發明中脫穎而出,斬獲銀獎。而這正是貴陽高新區推進校地合作結出的科研碩果。

近年來,貴陽高新區憑借轄區產業集聚、企業眾多的優勢,與省內外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平台合作、本土人才引育等方面,推動校企合作精准對接,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強鏈補鏈。

清華—貴州大數據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是貴州省政府和清華大學合作的“省校合作”人才培養項目,落地貴陽高新區3年多以來,已累計在貴州培養清華大學全日制大數據專業工程碩士141名,為近40家大數據企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30余個,在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聚集創新資源及要素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去年,上海交通大學復制清華—貴陽模式,與貴州省大數據局、貴陽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大數據人才培養框架協議,並已啟動2022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5月16日,貴陽高新區與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相繼舉行了校地、校企合作簽約儀式。貴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向子琨表示,兩所高校在技術創新開發、科研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明顯,與高新區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希望高新區與兩所高校強化人才培養、項目申報、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真正實現校地、校企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截至目前,貴陽高新區已與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學院等省內高校建立了校地合作機制,既促成了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轉化,也解決了轄區企業在人才培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建設人才小鎮筑巢引鳳

近年來,在打造人才服務軟環境方面,貴陽高新區不遺余力。

“我屬於最早入駐貴陽高新區的一批人才,對高新區的人才環境有著切身體會。”世紀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興榮說,從子女入學、稅收減免,到醫療保障、購房優惠,在人才服務方面,貴陽高新區屬於貴陽第一梯隊。

也正是受益於貴陽高新區的良好環境,5月13日,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結果顯示,世紀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會申請獲通過。

貴陽高新區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說,吸引和引進人才只是第一步,留得住人才是關鍵,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落地一段時間后,會面臨組建家庭、娶妻生子、教育就醫、落戶安居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如果后續措施跟不上,配套不健全,很容易導致引進的人才外流。

近年來,人才配套的完善程度,成為了影響人才吸引力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作為地處西部內陸的高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貴陽高新區先天優勢、資源等“不足”。“這促使我們在聚才、引才、留才路徑上‘另辟蹊徑’,工作思路和方法從‘拼資金’‘拼資源’轉變為‘拼機制’‘拼服務’‘拼環境’。”貴陽高新區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讓轄區人才有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2018年以來,貴陽高新區在數博大道沿線規劃建設了5個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人才小鎮,形成了人才聚集新載體、新模式。5個人才小鎮全部建成后,人才住房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商業、辦公等面積約36萬平方米,涵蓋高品質居住、商務、創業、教育、醫療、娛樂等功能,凡符合相關條件的轄區人才,均可憑人才認定書享受人才小鎮住房優惠政策。

去年以來,貴陽高新區先后組織多家轄區重點企業,前往人才小鎮現場選房,詳細解讀人才住房優惠政策。打造人才小鎮,是貴陽高新區構建聚才的“窪地”、用才的“高地”、留才的“福地”的有益嘗試。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