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提供廣闊舞台,帶來更多機會

“互聯網+”打開就業新空間

海外網 李雪欽
2022年05月04日07: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現代農業園區直播間內,一名主播正推銷木耳產品。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人工智能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供應鏈管理師、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近年來,互聯網領域一個個分工精細的新職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在與互聯網的相互塑造中成長,快速興起的新產業、新業態,催生了大量新職業,集聚了大量靈活就業青年,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青年的更多機遇、更多選擇。

  

  新崗位令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互聯網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創造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職業。

  “人工智能訓練員就是讓AI更聰明、更懂人,更好地為人提供服務。大家熟悉的天貓精靈、小度智能屏、小愛同學等智能產品背后,都有人工智能訓練師的身影。”來自湖南省長沙市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劉曉偉說,設計之初的AI機器人產品就像剛出生的孩子,需要人工智能訓練師來“因材施教”,通過不斷培養和訓練,幫助AI機器人“長大成人”,讓其有足夠的智慧,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我很喜歡被稱為人工智能訓練師,這個頭銜有一種時尚、前沿的氣息。”劉曉偉說。

  根據手機地圖顯示的位置,走到一座辦公樓前拍照﹔進入辦公區,找到公司標識拍照並上傳﹔聯系企業提供營業執照等,核對相關信息……一系列操作下來,“90后”北京小伙子聶北北完成了一單任務。聽起來像是玩尋寶類游戲,實際上,作為招聘網站的職位信息審核員,聶北北在對發布招聘信息的企業進行實地核查。“很享受這份工作,同時我們得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認真審核,每天要完成幾十單,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讓求職者少走彎路。”聶北北說。

  時春蕾是一家食品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師,她這樣介紹自己的職業:“供應鏈是一個系統,與此相關的崗位包括採購、制造、物流配送、倉儲、計劃、客戶服務等。以前這些崗位都是‘單兵作戰’,現在供應鏈管理師需要與相關部門‘多線並戰’,從大數據中確定價優質好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降本增效。新職業對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通過運營和管理好公司的供應鏈來提升競爭力,是我還需要提升的地方。”

  專家認為,依托數字經濟、互聯網平台,靈活多樣的新職業應運而生。技術創新促進了新職業的涌現,新職業的興起也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活力。

  求職者選擇更豐富

  陳蘇婭是某高校紀錄片專業的碩士,上學期間常在視頻平台上傳自己的生活日常,吸引了不少粉絲。畢業后,她選擇做一名專職的“視頻創作者”。

  短視頻和直播平台因為工作時間、地點和方式的靈活性,成為不少年輕人獲得收入、實現個人價值的好去處。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日前發布的《短視頻平台促進就業與創造社會價值研究報告》顯示,某短視頻平台共帶動就業機會總量為3463萬個,其中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共2000萬個,主要來自內容創作者的就業機會。

  “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降低了人們就業的門檻,年輕人學習能力快、創意多,可以憑借一技之長在數字經濟領域進行創新,創造出一系列有價值的作品、產品,為自己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數字經濟以市場為主導,一業帶百業,並能實現全場景穿透,可以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就業崗位。

  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個人利用社交軟件、知識分享、音視頻網站等新型平台就業創業,促進靈活就業、副業創新。

  “應充分發揮平台經濟優勢,最大化地創造豐富多樣的數字化就業機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認為,數字經濟是推進中國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更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提升的重要途徑。

  新興行業快速發展,也對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利好。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招聘需求較多的行業為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現代服務、智能制造等。

  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

  每天清晨,看著一箱箱裝有李干、蜜餞等土特產的包裹發往全國各地,福州市的“帶貨主播”陳女士感到很欣慰。從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到瞄准網絡直播,她的紅火生意背后離不開刻苦鑽研和系統培訓。原來,為幫助從業者更快掌握新技能,解決“播什麼、怎麼播”的直播帶貨難題,福州市人社局安排1000萬元技能提升專項資金,開展萬名互聯網營銷師培訓。陳女士學會直播后,網店營業額明顯增長。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及各級政府在政策支持、服務保障、平台搭建等多方面為新職業保駕護航。

  例如,人社部已發布互聯網營銷師、人工智能訓練師、信息安全測試員等一系列新職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定期發布新職業及其相關信息,具有多重積極意義,有利於提高相關職業的聲望和從業者的榮譽感、認同感,吸引更多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投身其中。”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市場與流動管理研究室主任田永坡說,國家職業技能標准的發布,讓相應工作內容和能力要求更加明確、規范,可以促進相關行業和就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電商、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行業迅速發展,催生了大量工作時間靈活的兼職崗位,成為穩就業的重要力量。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據了解,不少年輕人在積極從事靈活工作崗位的同時,也存有一些顧慮,比如職業發展穩定性不夠、職業前景缺少長遠規劃、社會保險參保率不高等。

  對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說,有關方面應加大對新職業宣傳介紹,提升新職業的社會認知度,引導人才有序進入新職業﹔加大培訓資源供給,完善新職業人才培養體系,幫助從業者獲得新的職業技能﹔及時完善相關保障政策,加強對新職業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相關部門對於新職業人群的保障措施逐步完善,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門共同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合理休息、社會保險、勞動安全等權益做出明確要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動力足、潛力大、空間廣,未來有望吸納更廣泛的就業群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偉認為,把數字經濟做大做強,將繼續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助力調整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開拓更多更廣的就業空間。

(責編:郝孟佳、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