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大學生就業去向反映社會變化

陳城
2021年11月09日09:3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學生就業去向反映社會變化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關於大學生就業去向的相關調查顯示,其中8成受調查的大學生在選擇“最願意工作的兩類企業”中,首選國有企業,首選國企的人中半數也看重政府機構的工作機會。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中,最希望獲得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這類較為穩定的工作。與之相關的是,在剛剛結束的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中,共有212.3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其中最熱門的職位達到了“兩萬人挑一”程度。

在改革開放前及改革開放初期,進工廠(國企)、進機關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就業選擇。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並逐漸完善,下海經商創業成了人們的新選項。此后,外企也成為人們就業選擇中的“香餑餑”。伴隨互聯網經濟興起直至今天,創業成為80后、90后擇業關鍵詞之一,並隨之涌現出一批頭部互聯網企業。與此同時,大學生熱衷“進大廠”和國企員工跳槽至民企也成為普遍現象。這個變化過程,折射了同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

就業選擇,實際上是人們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理想以及未來生活預期所做的選擇。但這種選擇往往也受到了外界因素影響。這從上述大學生就業選擇的變化中即可窺見。“國企—經商創業—外企—互聯網企業”,大學生就業選擇的趨勢變化,與其所處時段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由此,人們對工作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個體對社會環境的理解和對社會前景的判斷。

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認可國企的“鐵飯碗”,這與當時經濟社會體制不無關系﹔此后外企曾經風光無限,這也基於當時人們對於外企工作氛圍以及薪酬福利的高度認可。這說明在就業選擇中,人們會傾向於選擇在現有社會環境下,更加容易滿足個人需求的就業崗位。在這一前提下,大學生的就業傾向實際上也是現今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反映。以互聯網企業為例,於個體而言,互聯網行業整體紅利期已過,雖然大學生仍然搶著進“大廠”,但顯然很少再有“大廠”員工因在企業創業期加入從而實現“財務自由”的現象出現。相反,他們甚至可能還要憂慮“35歲被裁員”“996工作制”等職業現狀……在后疫情時代,許多行業發展都帶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大學生青睞更加穩定的工作職位,也就不奇怪了。

還應該看到,在過去數十年間,雖然不少新就業形態不斷出現,但在許多學生、家長心中,穩定始終是工作生活的關鍵詞之一,這是他們基於過往生活經歷而得出的結論。也因此,在家長心目中,對年輕人能夠在國企、政府機構等穩定單位工作的認可度始終沒有降低。由於影響大學生就業心態的一大因素就來自家庭,大學生對現今經濟社會發展及其前景有自己的觀察,這種觀察如果與其家長的看法重合,顯然會讓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更加傾向於穩定。

(責編:陳雪婷(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