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到二〇二五年,在全國開展一百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

“讓每一個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2021年10月19日08: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每一個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如何理解“兒童友好”理念?我國將採取哪些措施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兒童優先,提供安全舒心的成長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正成為越來越多兒童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外部環境。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方習慣於將兒童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附帶問題考慮,城市建設主要基於成年人群的活動模式、使用需求,面向兒童的服務供給等存在缺位。

   《意見》稱,兒童友好是指為兒童成長發展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

   歐曉理表示,《意見》明確了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5個方面提出24條重點舉措,圍繞托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等領域提出不少具有含金量的具體措施。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涉及行業多、領域廣。”歐曉理說,國家發改委將堅持系統觀念,健全完善多領域、多部門工作協作機制,推動兒童優先原則融入社會政策﹔堅持“條塊結合”抓好落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務實管用。

  補齊資源短板,滿足兒童入園需求

   學前教育是兒童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介紹,到2020年,全國幼兒園總數達到29.2萬所,在園幼兒達到4818.3萬人,全國學前3年毛入園率達到85.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

   “由於基礎薄弱、欠賬較多,總體看,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還不足。”姜瑾說,隨著生育政策調整、人口快速流動和城鎮化推進,一些城市普惠性資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幼兒園“大班額”等問題還會更加突出。

   對此,《意見》提出,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嚴格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政策,補齊資源短板,提高保教質量。

   姜瑾表示,在增加城市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方面,要著重完善幼兒園規劃布局,確保幼兒園科學規劃,布局合理。結合本地實際,及時修訂和調整城市居住區人口配套學位標准,逐年做好入園需求測算,努力滿足就近入園需求。

  多一份關愛,完善醫療衛生服務

   “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殘疾兒童以及其他困境兒童等的生活情況時常牽動著人們的心,是需要黨和政府給予特殊關愛、兜底保障的最弱勢群體。”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李婉麗說。

   李婉麗表示,今后將完善兒童福利保障制度,指導各地民政部門進一步完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政策,推進建立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動態增長機制﹔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完善公益普惠兒童福利保障制度,將更多兒童納入制度保障范圍,享受政策福利。

   同時,織密織牢兒童“保護網”,暢通和規范社會工作者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途徑,支持慈善組織圍繞關愛兒童設立慈善項目,凝聚全社會關愛保護兒童的合力,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副司長沈海屏稱,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兒科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促進優質兒童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實現兒童大病不出省、一般病不出縣、頭疼腦熱在鄉鎮社區解決。

   “持續加強兒童保健服務和重大疾病防治。”沈海屏說,以貧血、肥胖、視力不良、孤獨症、聽力障礙等兒童健康主要問題為重點,推廣適宜技術,落實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的防控策略﹔完善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等重病和罕見病診療體系,加強醫療救治服務﹔以信息化手段方便兒童看病就醫。

   沈海屏表示,要以環境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設施符合兒童生理需求、建筑符合兒童安全要求、醫療保健服務更加優質高效為重點,以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綜合醫院兒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建設兒童友好醫院,為兒童提供有情感、有溫度、有人文關懷的醫療保健服務。

   (本報記者 劉坤)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