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高效學習快樂成長
北京朝陽區提供近200項課后特色活動
“雙減”政策落地實施一個月,北京的小學生過得怎麼樣?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市朝陽區的幾所小學,零距離體驗“雙減”后的校園生活: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開發了“慧玩”系列興趣課程,學生依興趣愛好選課﹔呼家樓中心小學每周開設125個課后特色課程,覆蓋勞動、藝術、科技等門類。據悉,北京市朝陽區整合了100余家社會大課堂單位,首批供給近200項課后活動資源,變單一課后服務供給為集團、區域多元供給,讓孩子們高效學習、快樂成長。
整合百家單位,提供近200項課后活動資源
下午5時許,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的操場上,哨聲、歡呼聲、訓練口令聲此起彼伏。放學后,同學們依照自己的興趣,可以選擇籃球、足球、輪滑、健美操、繪畫、舞蹈等活動,以豐富課后生活。
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學校提供豐富的課后服務必不可少。為此,朝陽區將“走出校園”與“走進校園”相結合,加強與轄區內高校、體育場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社會資源的聯動。目前已整合了區內青少年活動中心、教輔中心和100余家社會大課堂單位,首批供給近200項活動資源,實行送課程菜單、送項目指南、送課后服務指導員,為每一所學校配足資源。
在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學校與冰雪場地機構合作,每周兩次帶領學生到專業冰場,由專業冰球教練帶領學生訓練,在學校內掀起了“冰雪熱”。學校從學生的愛好興趣出發,開發出“慧玩”系列興趣課程,如“慧唱課程”以音樂為主,“慧畫課程”以美術為主,“慧創課程”聚焦科技創新,“慧動課程”注重強身健體,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我校學生人數多,校園場地小。為此學校引進了經驗豐富、場地寬闊的社會資源,在他們的助力下開設一些課程,讓有興趣的學生學得更精、更專業。”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針對孩子的興趣特點,呼家樓中心小學每周開設了125個課后特色課程,還成立了多個學生社團,如“舌戰群儒辯論社”“小小藝術傳承人”“名著說”“舞動校園”等社團,成了學校的“熱門”。學校還把旱地冰球、旱地冰壺和雪壘三個項目引進校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孩子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收獲了友誼,提升了能力。
讓學生在課堂“吃得飽、吃得好”,讓作業“活起來”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場所。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學足、學好”,是“雙減”取得實效的關鍵。
為了減去“過重的作業負擔、過長的作業時長、過多的無效作業”,朝陽區教育系統成立了專題研究小組,分學段、分學科研究基礎作業、分層作業、個性作業,確定不同作業的意圖、內容、形式和時長,形成指導意見,並通過學科研訓課程對全區教師進行培訓。
“如何讓學生在學校課堂上‘吃得飽、吃得好’,關鍵是要提高常態課堂的教學質量,減少在外面‘吃零食’的機會,學業與家庭經濟負擔自然也就減小了。”呼家樓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馬駿道出了自己對“雙減”的認識。
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朝陽區實施了學校課程方案和教學計劃備案制度,全區同年級教學進度統一、周課時總量統一、命題難度統一。同時,朝陽區還開發完成了一萬余節課的線上課程資源包,覆蓋中小學所有年級、所有學科,系統規范的課程為全區學校教學教研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學校有效落實“雙減”工作提供了科學的專業路徑。
不少學校在作業布置方面有自己的實招。呼家樓中心小學實施作業三級監控,行政組長和班主任負責統籌作業總量、關注作業總量的時長,學校開辟了“作業公示”專區,將學生一日作業內容、平均所用時間進行公示,還通過隨堂聽課后檢查、學生訪談等形式進行監管。在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每天15:30至16:30,學校安排語、數、英老師對學生進行作業輔導,做到一、二年級學生百分百在校完成作業,三至六年級絕大多數學生能在校完成作業。
建立家長學校,家校共助孩子成長
“雙減”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家長的配合必不可缺。目前朝陽區各中小學全部建立了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開設2次以上的家庭教育課程,制作上線近300期家庭教育視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
呼家樓中心小學開設的家長特色課程,請家長走進學校,走上講台,既發揮了家長的專業優勢,也增進了與孩子們的交流和溝通。“小技能大財富”“素描”“藝術中的美”“兩彈一星的奮斗史”“應急預防與救援”等家長特色課,深受老師和孩子們的歡迎。如“小技能大財富”課程,採用模擬沙盤、課堂教學和項目實踐的方法,培養孩子在財務方面的正確認知,促進孩子和家中的交流與互相理解。
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學生家長蘇媛媛介紹,自己為同學們帶來過職業認知等偏社會學的課程,“來之前擔心同學們會聽不懂,沒想到三年級的孩子都聽懂了”。她表示,豐富多樣的家長課堂讓自己的孩子開闊了視野,學習到更多平日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許多家長看到老師們高強度的忙碌身影,不禁感嘆和倡議其他家長與學校、老師們默契配合,互相理解,共同陪伴學生的成長。
朝陽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朝陽區將持續完善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拓寬服務渠道、引入校外教育資源。同時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改革,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孩子們高效學習、快樂成長。(記者張景華 通訊員 姜麗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