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寧波大學:雙創教育在地方產業鏈中生根成長

2021年10月14日08: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寧波大學:雙創教育在地方產業鏈中生根成長

  “我們團隊成員叫它‘陽光捕手’,因為它能夠把那些原來逃逸掉的太陽光都給捕捉回來。”一談到自己的發明,寧波大學信息學院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研究生束俊鵬就來了精神。

  束俊鵬口中所說的“陽光捕手”是這項研發成果的“昵稱”,其學名為“量子點熒光太陽集光器”,能夠有效解決目前國內外集光器市場上的“三高問題”——逃逸率高、不穩定性高、次品率高。依托這款“三高神藥”,束俊鵬及其團隊專門成立了“寧波極陽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是為地方企業做配套,已經與省內一家本土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銷售合同近千萬元。

  深度融入地方產業鏈,服務地方行業企業,這正是寧波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近些年來的“新坐標”。戰略定位越來越清晰,戰術選擇越來越精准,經過多年摸索實踐和調整糾錯,寧波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城市發展共生共榮,愈來愈“琴瑟和鳴”。

  雙創課程設置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

  “創業課程不能教會我們創業,但卻實實在在為我們種下了一顆創業的種子,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長成參天大樹。”這是寧波大學信息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生張涵的切身體會。

  現在看來,張涵的這顆種子雖尚未長成“參天大樹”,但儼然已是一株茁壯成長的“小樹苗”了。他依托自己在高效納米纖維技術的空氣過濾膜方面的研究成果,注冊成立了寧波願朗科技有限公司。大到工業車間、汽車濾清,小到專業口罩,眾多的技術應用場景使得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專業設置、培養方案到教學計劃,甚至課堂教學,都和地方的產業緊密相關,地方產業尤其是產業龍頭企業更是深入參與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是寧波大學創新創業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學生對地方產業的需求有了更加精准的認識。”寧波大學學工部部長張義廉說道。

  一方面,寧波大學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開設了分類遞進式課程內容。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雙創教育通識課程,提供400多項實踐項目供學生選擇﹔面向有雙創意向的學生,開設百余門創新創業模塊課程,每年提供300多項實驗項目,結合專業開展課題研究﹔針對具有創新創業特長的學生,學校還開設了創新班和創業班“3階段+4模塊”特色課程,在創業班學生裡,真實創業實踐率達到100%。

  另一方面,寧波大學根據不同課程體系特點,不斷進行分類化教學方法創新,開展全覆蓋又分類別的創新創業思維訓練。近年來,學校積極在本科生中推進探究式課程建設、翻轉課堂等教學實踐改革,目前學校共組織10批示范課程建設,形成267門示范建設課程,推行367項校級教改項目的探究式教學改革。

  再好的課程也得“老師”來上。寧波大學對標地方產業鏈,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專創融通的教師隊伍。實施“博士教授進企業”計劃,每年選派300多人次深入企業開展科研攻關,著力提升教師雙創指導水平。組建企業家導師庫、青年創業導師庫,聘請了409名實踐經驗豐富的知名企業家擔任校外雙創導師,指導學生開展雙創實踐。

  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童曉暉認為:“由團學組織和各學院共同開展的寧波大學雙創人才培養經過多年經驗積累和模式探索,尤其是確定扎根地方產業鏈的培養思路后,已經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

  雙創驅動中心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

  在北侖梅山島上,寧波大學有一所面朝大海的梅山校區,海創園創新創業驅動中心便坐落在這裡。海創園依托海洋學院的學科優勢,依托正大集團、象山辰旭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等沿海水產養殖公司,成為雙創驅動中心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的范例。

  寧波倉藍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海創園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創業學生胡佳寶瞄准的就是一條魚——東海銀鯧。東海銀鯧肉厚、刺少、味佳,營養豐富,因其經濟價值高和市場需求旺盛,而成為名貴的海產品。由於過度捕撈,加之海洋環境逐年惡化,銀鯧資源迅速衰退。世界上許多地區開展了銀鯧的人工繁育研究,但都被銀鯧“投喂難”“防病難”“育苗難”三大難題“擊倒”,使其有了“出海即死”的魔咒。

  自從投入這項研究以來,今年已經是胡佳寶與東海銀鯧一起互相“陪伴”的第十個年頭,驅動中心為他規劃的便是盯住魚苗和餌料的“小問題”,做好銀鯧魚養殖產業的“名配角”,目前已經實現了80萬元左右的年盈利。

  體制機制日益成熟,學校裡涌現出了越來越多“學而優則創”的學子。事實上,寧波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曾經經歷過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各自推進的階段,但是不久就發現兩個教育的割裂最終將導致兩者都難以取得理想的結果。為了彌合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理念和導向差異,學校設立了14個創新創業驅動中心,每年開設300多個開放實驗,設立1200多項創新創業學生課題。

  驅動創新中心的效果很快顯現出來。目前學校學生創業項目中80%以上擁有自主創新成果,創新教育與創業實踐的融合,讓創新成果成為創業實踐的“資本”。寧波大學師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已經全面融入寧波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方案、“246”萬千億級產業發展規劃等城市重大發展戰略中。寧大校內的創業園已經成為25個校外產業園的“苗圃基地”。

  雙創項目實踐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

  全球唯一規模化烏賊苗種供應商、東海青蟹落戶黃河灘鹽鹼地、國內首家高性能車用軸瓦涂層材料供應商……2020年底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互聯網+’大賽”)上,寧波大學共奪得6個金獎6個銀獎,金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在“互聯網+”大賽入圍決賽項目數量上,以及比賽金獎數量上均取得歷史性突破。

  為實現創業項目的落地孵化,寧波大學構建了“創新訓練→學科競賽→創業訓練”的遞進式實訓體系。根據創業團隊的創意、初創、成長的三個階段,搭建了“學院驅動中心→學校創業園→地方產業園”的遞進式創業孵化平台。

  “每年選拔600多支團隊參加‘互聯網+’大賽、‘挑戰杯’等50多項學科競賽,參與人數超過40%。”寧波大學學工部副部長姚小斌報給記者這樣一組數據。比賽並非最終目的,寧波大學每年組建近300支創業種子團隊開展創業仿真訓練,本科生畢業一年后創業率約為5%。

  “產業鏈附著式”的創業實踐指導思路,不但促進了學生成長成才,而且推進了地方產業發展。近3年來,創業園成功孵化創業公司218家,累計產值超過3億元。創業典型不斷涌現,幾年來共培育了31名寧波市十佳“創業新秀”,佔全部獲獎人數比例高達30%。創業校友積極擔任創業導師且大量捐贈母校,學校在2020年以逾2億元人民幣捐贈額位列浙江省屬高校第一位,全國第三十四位。

  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浙江寧波時,稱贊寧波有很多“小而精”的企業。寧波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的數據顯示,主導產品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企業有76家,全球前3的企業有171家,全國第一的企業有205家。

  “支持這些地方企業發展,服務國內大循環格局,是寧波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表示,“大學生創業不能好高騖遠,而要多著眼於解決‘小問題’,做好‘名配角’,這是世界‘寧波幫’先賢們留下的寶貴經驗。利用地方產業優勢,彌補大學生創業短板,實踐証明我們這條路走對了。”(記者 楊寶光)

(責編:溫璐、薄晨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