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讓青年人放下手機來一場體育鍛煉 對他們來說似乎挺難

2021年10月02日08:3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運動,青年人的自我突圍

  女青年在健身房練習搏擊。新華社發

  北京協和醫院的一名青年護士在戶外跑步。新華社發

  2021年9月18日,全運會的七人制橄欖球賽場上,山東隊與北京隊爭奪金牌。當前,對於橄欖球這樣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廣大青年人的參與度還不夠高。新華社發

  【青年聚焦·放下手機去運動】

  奧運會、全運會帶來的運動浪潮未退,即將舉辦的冬奧會又將掀起青年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可運動人群中,總是少了一些青年人。暫且放下手機,來一場體育鍛煉,對他們來說,似乎挺難。

  “學習壓力大”“工作太累”“球場離家太遠”……理由很多,行動很少。“實際上不是沒有時間,我把更多時間用來刷手機了。”沉迷手機游戲多年的90后青年張鷗,詳細記錄自己每天的行動軌跡后,發現自己在一周5個工作日內,竟然有15個小時的時間在手機上“打發無聊”。“這還不算我玩喜歡的游戲的時間。”她承認,她不是不知道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可這腿,就是邁不動”。

  即使是那些去到健身房的人,鍛煉也未必“走心”。“在健身器械旁邊待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在用手機自拍。”北京朝陽一家健身房的教練陳立雲描述道,“手機放不下,啞鈴舉不動。”

  根據艾媒咨詢《2019年中國健身器材產業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的數據,2019年中國核心健身用戶以青年高學歷群體為主,大學本科及以上佔到了85%。健身運動似乎已成為當代青年人的潮流。

  但運動並非一定與專業的健身器材相關,在更廣闊的公園、體育場和廣場上,大家看到,參與體育鍛煉的青年人,不比中年和老年人多。而因缺乏運動造成的疾病患者中,青年的人數不少。放下手機,去往運動場,已成為一部分青年的自我突圍之戰。

  本期《青年說》走進幾位90后“鍛煉達人”,他們曾經沉迷手機、沉迷網絡,但如今爭分奪秒,試圖在運動中找回被偷走的歲月、被吞噬的健康以及久違的自我。

  1.與亞健康作戰

  3年前,28歲的孫宇,體重已比大學時重了30斤。體檢報告放在面前,孫宇做了幾個深呼吸才敢打開。“除了輕度脂肪肝,好像沒什麼病。”但孫宇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好。

  研究生畢業后,他一直在互聯網公司做視頻編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又缺乏鍛煉,他經常頭昏頭痛,而且失眠、容易感冒。“一轉頭,脖子就‘咔咔’作響,像年久失修的齒輪被迫咬合。”后來,他發現頸椎的危機也來了。

  這些毛病,在孫宇生活中早已埋下根。中學時埋頭苦讀,他很少鍛煉,理由是“身體先讓步給高考”。等上了大學,精力分散在作業和游戲上,他整天窩在電腦前。“那時總感覺自己年輕,抓緊運動改善一下就好,但從沒兌現。”工作后,孫宇有了熬夜看劇、打游戲的習慣,日夜常顛倒,問題愈演愈烈。

  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19》指出,我國頸椎病患病率約為3.8%∼17.6%,而20∼40歲的青壯年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

  擔心頸椎,孫宇終於決定改變,他在公司附近的24小時健身房辦了卡,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周至少鍛煉4次。他把工作之余不多的游戲時間騰給運動。

  工作繁忙,他總在夜晚10點到達健身房。比想象中熱鬧——或為了減脂塑形,或為了強身健體,或僅僅是為了調節白天工作生活的壓力,這裡聚滿了健身的青年人。

  來的人總是一身疲憊、面無表情,但隨著揮汗如雨的鍛煉,成就感和滿足感讓鮮活的表情浮現。堅持一段時間后,孫宇明顯感覺到自己僵硬的頸椎正在好轉。當然,他還得到意外之喜——之前的褲子“變肥”了,他感覺自己正變得精力充沛。

  “體檢報告也是成年人的一份成績單。”他說,“運動,是提高成績的最好辦法。”如今,他從簡單的慢跑、健身操,逐漸拓展到更為復雜的綜合運動,亞健康狀態也正在遠離他。

  最近,孫宇聽從指導教練的建議,開始調整運動時間。“畢竟深夜不是個運動的適宜時間,對身體有損耗。”他正想辦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把中午或傍晚的時間擠出來。

  2.與自我對話

  對著沙袋一拳一拳打出去時,柯柯感覺自己正化成一道閃電。鎖定目標,直接出擊,一氣呵成。

  這種久違的自信和堅定,是5年前的她所不敢想的。孩子出生后,她終日奔忙。一方面,擔心自己在公司被邊緣化,產假沒休完就回到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必須面對育兒和家庭瑣事。孩子的啼哭聲成了生活的背景音樂,她輾轉於工作、家庭、育兒之間。

  年齡以“3”開頭,柯柯覺得越來越找不到自我,“是父母的女兒、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媽媽、老板的下屬,唯獨自己不知去哪兒了”。偶爾她會對著鏡子怔愣:“幾年前有活力有沖勁的自己,是被瑣碎的生活吞噬了嗎?”她開始在工作閑暇玩網絡游戲,用游戲角色讓自己暫時逃離。

  一次聚會,朋友推薦她,一起去拳館練拳。

  “我可以?”她表示懷疑,但決定跟朋友去看看。從此,這位身材瘦小的女青年,成為拳館的常客。密不透風的生活中,她有了喘息的機會。

  她所去的拳館位於北京豐台,有不少女性拳擊愛好者,她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相仿,平時一起運動,還通過微信群召集線下活動,建立友誼。拳館經理介紹:“近幾年有不少女青年熱衷拳擊,她們練起來比男性更專注、更用心。”

  不是要練出多麼專業的拳腳功夫,而是要讓身心在一段時間裡專注於日常生活之外的一項有意義的事。逐漸地,她發現這種直接對抗性的運動能給她一種心靈療愈。每當換上運動服,扎高頭發,柯柯就覺得,“世界又回到自己手中”。

  不停對抗、閃轉騰挪,當衣服濕透,頭發像淋過雨,各種社會角色的壓力就一掃而空。

  朋友們看到,這位瘦小的女青年,在實戰課上特別勇猛。“對手再強,我也敢試試。再難,能比別的地方遇到的困難還難不成?”柯柯說,練拳后,她比過去更願意直面生活中的種種瑣碎,自己也有了更多的信心、耐心和勇氣。

  生活不易,柯柯的眼角處已經開始出現細紋,但笑起來眼神明亮,她身輕如燕,矯健如少年。她對自己小腿上的淤青表示“驕傲”,它記錄著這位女青年“與消極的生活狀態對抗過”。

  3.與自然相處

  沈菁第一次戶外跑時,深圳的高樓和車流在夕陽下的景色深深震撼了她。“生活在這個城市已經6年,為何從未好好看看身邊的風景?”她感慨。

  她的職業是電競,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就是個“天天打游戲”的職業。可偏偏這個“職業打游戲”的人,非常注重運動。

  一方面,常坐電腦前容易得職業病﹔另一方面,沈菁希望有好身材。她曾長期處於健身的焦慮中:定時定點執行減脂塑形的任務,時間表嚴密得如同機器,每天攝入熱量、運動流程、動作細節都一絲不苟。

  每當遇到工作日程有變化、不得不推遲健身計劃時,她總會心生厭惡,“感覺今天的任務沒有完成”﹔有時練了一段時間不見成效,她會焦躁不安,“投入總不見回報”。

  太累了,這種折磨自己的鍛煉,逐漸讓她身心俱疲。

  與夕陽美景的一次邂逅,改變了她的想法,她開始思考運動的意義。“急速運轉的社會中,大家都太容易著急了。”仔細雕刻每一塊肌肉,把每天的飲食精准控制到克……在沈菁看來,這與其說是運動,不如說是一種過分苛刻的“身材管理學”,人和身體形成了一種高度理性又極度功利的關系。

  “不應該是這樣的。”沈菁隻要有時間便離開樓宇,開車半小時到城郊,去公園跑步。新鮮的空氣給緊張的大腦帶來舒暢感,陽光、風、植物的氣味令她身心放鬆。

  “人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認識自己的身體,要學會調動身體、感受自然,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如今沈菁已經堅持戶外跑3年多的時間,她相信,通過運動獲得身體的自主權和自由的感受力,可以幫助她調整好身體狀態,去應對未來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本報記者 彭景暉 曹雅楠)

(責編:郝孟佳、王欲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