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是土壤環境

2021年08月13日08:3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是土壤環境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提出從源頭管理、過程管理、結果管理、保障管理四個方面綜合施策,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加強專業支撐和科學管理,提高心理危機事件干預處置能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

  從政策立意來看,這份《通知》很有必要,很及時,也很專業。從四個方面落實,不僅能夠提高各級學校針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和處置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

  之所以說“很必要”,是因為基礎教育長期過於倚重學生的認知和學業發展,忽略青少年的情緒與社會性發展。對初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學生而言,在他們本應發展情緒、人格和社會性的關鍵時期,為准備升學考試付出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其中,部分學生進入高校后在情緒、人格和社會性發展上存在嚴重缺陷。以徐凱文博士幾年前一項針對北大新生的研究為例,調查顯示超過30%的學生存在厭學情緒,他把這種情形稱為“空心病”。

  當前,疫情因素加劇了兒童及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危機,而家庭和學校難免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疫情防控,忽視學生心理危機的細微線索。當極端事件發生時,隻會讓父母和老師追悔莫及。疫情所帶來對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影響還將持續下去,成為壓垮某個學生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這個時候出台《通知》很及時。

  《通知》所提到的大學設必修課、開展普查測評、設立預警網絡、增配專職教師,加強家校合作等舉措,都凸顯了專業支撐和科學管理的特點。

  學生心理健康管理不應該隻聚焦“問題”,更要關注如何避免“問題”。心理健康管理應該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首先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換言之是促進學生積極的情緒、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當學生情緒健康、人格健全、社會適應和發展良好,那麼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其次是學生心理保健,預防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就是《通知》所著重的“源頭管理”﹔第三個層面才是心理問題的甄別、干預。

  心理健康管理應該針對學生的三種狀態來分層分類管理,首先是“健康”狀態,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是“亞健康”狀態,預防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最后是“疾病”狀態,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實施干預,避免症狀加重出現極端結果。

  兒童、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仰賴於學生的養育、教育環境。當一顆種子被種在合適的土壤裡,成長在合適的環境中,它就能自然而然地茁壯成長,無須干預。一個學生,如果他被養育、教育的家庭土壤和學校環境是適宜的,那麼他自然能身心健康地茁壯成長。

  所以,我也期盼教育政策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成長的適宜環境,不僅重視學生的認知和學業發展,還要至少同等重視學生的情緒、人格和社會性發展,不僅優化學業學習的學科課程,也有必要增加情緒與社會學習的課程。另一方面,在家校合作方面更加深入細致,探索和建立家校協同教育機制,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唐映紅)

(責編:溫璐、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