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讓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

秦寧
2016年12月15日07:4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

  秦寧

  連日來,“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該校校長楊剛日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坦言,“發生這樣的事情,作為校長我深深自責,也表示深深歉意。我們處理這件事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孩子,當時不發聲也是為了保護孩子。”(相關報道見A5版)

  除了道歉和釋疑,楊校長還提出了一個頗為中肯且可凝聚共識的觀點:教育的問題不能用社會評判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解決,不能按照成人的手段,把孩子的問題推到社會的風口浪尖。這個觀點道清了解決孩子問題的一個方向,顯得務實而又符合教育邏輯。

  即以此次事件為例,涉事的三名孩子平時絕無深仇大恨,相反關系較為正常,用他們班主任的話,三個都是好孩子,是正常的同學關系,平時沒有異常的情況。基於此,扔垃圾筐更像是惡作劇,是一種發生在孩童之間的玩笑。對這種玩笑不可不聞不問,但也不必上綱上線,而應當通過善意的批評教育進行糾正規范。

  一起本來可以在校園內部消化,甚至可以由涉事學生自行化解的糾紛,卻因一篇火氣沖天的網絡文章而掀起巨浪波濤。在不理性的網絡聲音裹挾下,該事件的靶心偏離了,焦點模糊了,在一些環節上甚至是非也被混淆了。

  我們常說,保護未成年人,必須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具體到此事,真正保護當事人,不是把他推向輿論場示眾,不是要讓他成為公共事件的“主角”。如果說被扔垃圾筐對孩子心靈造成了傷害,那麼把他扔向洶涌澎湃的輿論口水中,已經對他造成了二次傷害,這甚至是比第一次傷害更深的傷害。

  扔筐事件並非死結,用善意和誠意足以解開。如果失去耐心,用對抗代替對話,從大鬧走向鬧大,結果隻有一個,活結變成死結,誰都不是贏家,而涉事孩子將淪為最大的受害者。十歲左右的孩子處於童真階段,一般不記仇,心無芥蒂,與同學產生矛盾,經過循循善誘,便可重歸於好。如果家長更有耐心,老師有效引導,同學情不僅不會被撕裂,還可能增進友誼,怕就怕抱著敵視心態處理問題。

  現在,隨著事實真相逐漸公開,事件正朝著緩和矛盾、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但事件引發的總結、反思遠未結束。最直接的一個教訓是,成年人不要輕易強勢進入未成年人的世界,輿論更不要簡單粗暴地施壓未成年人的世界。真相未明,偏聽偏信,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心態炒作,一些網友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揮棒子、扔石頭、吐口水,這些都是嚴重不負責任的做法。網上甚至有這樣一種怪論:孩子如果受欺負了,就應該鼓勵孩子以更激烈的方式打回去,如果孩子吃虧了,家長有權利對對方大打出手。這樣的論調嚴重背離了法治思維,也失去了基本的道德約束,必須堅決擯棄之。

  當然,中關村二小處理該事時並非沒有瑕疵。誠如楊校長所稱,學校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具體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后要把學校的保障機制做得更到位,為孩子提供更安全健康的環境。如果應對更及時,撫慰更給力,溝通更暢達,確實可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更有利於保護孩子。

  “我們以后還是朋友,好嗎?希望你早日回來上學!”這是涉事學生寫給明明(受害者)的一句話,呼喚明明回校上課也是全班學生的心聲。但願明明早日重返校園,更期待類似的事情再也不要發生。最大程度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讓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家長、學校和社會對此都負有重大責任。

(責編:魏艷、趙竹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