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下了班還要幫娃做手工? 繁重家長作業引吐槽 

2016年11月18日08:22 | 來源:雲南網
小字號

“各位家長,小朋友今天的作業是:收集秋收的糧食作物,制作一幅糧食貼畫。”幾天前,幼兒園老師給上大班的涵涵布置了一項家庭手工作業,並給家長們發了通知。收到通知時,涵涵媽還沒有下班,卻已經思索著作業要准備的東西。涵涵媽無奈地說,“從上幼兒園起,像這樣的作業就沒消停過,下了班也不得休息。”根據“春城晚報樂學派”微信公眾號的調查,和涵涵媽一樣,64%的家長也遇到過類似的煩惱。

負擔不小

下了班還要幫孩子做手工

“春城晚報樂學派”微信公眾號關於昆明爸媽是否做過“家長作業”的調查發布后,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參與此次調查的74名家長中,超6成親身體驗過“家長作業”,尤其在幼兒園階段和小學低年級。

晚報記者採訪發現,家長們要幫孩子完成的作業,幼兒園以手工類作業居多,比如貼畫、剪紙、做模型、收集手工材料等﹔小學和初中則以學習類作業為主,比如聽讀聽寫、資料查找、制作小報、音頻視頻、實踐作業等。

參與此次調查的昆明家長中,超過一半認為這些作業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彭爸爸的孩子今年進入官渡區一所幼兒園,開學以來他就經常在朋友圈倒苦水。彭爸爸說:“幼兒園有時布置的作業靠孩子一個人是根本沒法完成的,比如做模型、做風車、縫衣服等等,有些連大人都做不好,更別提孩子。而且有的作業麻煩又瑣碎,像我家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夫妻倆經常還沒下班就要忙著准備完成孩子作業的材料,有時候做不完或不會做還得請同事幫忙。” 不僅是幼兒園,中小學家長們對這類作業也是深有感觸。

但也有少部分家長覺得樂在其中。謝媽媽的孩子在五華區一所小學上五年級,她說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不管有什麼樣的家庭作業她都會幫孩子一起做到最好。“孩子的家庭作業經常能在學校班級欄裡展示,我和孩子都很開心。孩子成長中,父母肯定要有所犧牲,家庭教育就是應該盡量配合學校。”

老師委屈

家長都希望孩子得高分被表揚

對於“家長作業”的問題,其實老師們也有些委屈。在昆明市一所幼兒園任教多年的蔡老師說,“家庭作業都是根據孩子發展狀況和教學進度布置的,有些要家長參與的作業目的也是增強親子互動,讓父母多陪伴孩子。其實很多作業並不是要孩子做得多好,而是希望通過作業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但家長們多少有些虛榮心,希望孩子的作業被夸獎、可以展覽,所以會選擇代勞,把作業做得完美。”

正如蔡老師所說,不論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除了一些親子作業,很多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都沒有特別要求家長參與,但家長們還是會覺得很多作業也是自己的任務。一位爸爸說,老師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家長協助完成,但作為家長都擔心老師批評孩子做得不好。“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其他孩子和家長都在認真完成,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復雜的作業,肯定要主動幫忙。在現在的競爭環境和教育體制下,小孩和家長都很辛苦,老師也不容易。”

是否叫停

學校和家長都要遵循適度原則

除了昆明,“家長作業”在省內外很多城市都並不少見。年初,浙江省教育廳就有相關文件叫停“家長作業”,認為家長在孩子作業中應該起到督促、支持與鼓勵的作用,而不是讓孩子在作業過程中養成對家長的依賴。同時還列舉了11種容易加重學生和家長負擔的作業,包括小學低年級語文聽讀作業、聽寫作業、數學拓展作業、制作各類小報等,引起了眾多爸媽的關注。

“家長作業”該不該叫停?我省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余允珠認為,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要遵循適度原則,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目前的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一體的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共同成長,家長參與孩子的作業,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學校有些作業的確很為難家長,不是所有家長都有能力和精力完成。學校布置作業應注意方式方法。”

此外,還有專家提醒,如果作業要避免家長代勞,老師們要提高甄別能力,如果發現學生的作業有成人痕跡,一律不能拿高分﹔至於爸媽們,面對孩子的作業評價,也應該淡定一些,學會為自己“減負”。(記者 李思家)

(責編:任婷(實習生)、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