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留學海外 依然可以“常回家看看”

馬小芳
2016年11月14日07: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有首流傳廣泛的歌,名叫《常回家看看》。其實,這也是孝敬父母最直接的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出於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人遠離父母和原生家庭。其中一個群體便是留學生。他們遠在異國他鄉,“常回家看看”變成了一種奢望。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呢?

  

  學子眼中的“孝”

  孔子在《論語·裡仁》中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對於身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如何踐行“游必有方”,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孝很重要。

  一藍(化名)現就讀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對外英語教學專業。她認為現今社會裡的孝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孝了。“按照傳統的理解,孝應該是陪在父母身邊侍奉他們。但是父母希望兒女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因此現在不少父母會把兒女送到國外讀書,期望他們將來有一個好前程。我父母的觀念是希望子女能夠真正獨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出國鍛煉自己,達到父母的期望也是孝的一種表現。”一藍說,“盡孝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應該隻用傳統的孝道來作為現代社會評判‘孝’的標准。雖然我們留學生不能待在父母身邊盡孝,但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把孝心傳達給父母。”

  丁申現在美國福特漢姆大學對外英語教學專業讀研究生。他說:“我覺得盡孝最重要的一點是盡量滿足父母的情感需求。如果當初他們不想我離家太遠,我也就不會出國留學。但既然出來了,平時就會和他們保持聯系。同時,處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不讓他們擔心,讓他們知道我惦記著家裡。”丁申還表示,雖然現在不能陪在父母身邊,但是留學是為了以后能在回國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能創造更好的條件孝敬父母。“父母現在還年輕,不需要我天天陪在身邊。等我學成回國后,我還是會回到父母身邊盡孝的。”他說道。

  馬素湘現就讀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全球媒體傳播專業。當談到海外學子如何盡孝這一問題時,她說:“我覺得即便留學海外依然可以盡孝,而且獨在異鄉成長得更快,更能理解和體諒父母了。我以前很叛逆,總和父母鬧矛盾。出國之后經歷的事情多了,才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漸漸學會去理解父母。留學時,雖然我和父母的空間距離遠了,但心理距離卻近了。這才是父母最想看到的‘孝’吧。”

  多用視頻電話交流

  雖然身在海外,不能常回家看看。但留學生牽挂著父母和其他親人,有著一顆孝心。利用各種通訊工具和家人保持聯系也是他們盡孝的一種方式。

  “對家裡的老人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常回家看看,所以一有假期我就會回國看望父母和外婆。然而在海外留學時,要想實現‘常回家看看’有著不小的難度。有些時候隻能通過視頻、電話的方式來滿足交流感情的需要。”馬素湘說,“我平均每周和父母通一次電話,也會通過視頻的方式和父母、外婆交流,讓他們知道我在這裡學習生活都很好,不讓他們擔心我。”

  吳超磊(化名)在英國利茲大學讀研究生。他經常通過微信向父母講述留學生活中發生的趣事,也會悉心傾聽父母講述他們生活中的事情。“‘兒行千裡母擔憂’,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保持聯系非常必要。其實,每次語音或視頻聊天無非就是聊一些生活瑣事,有時聽媽媽發發牢騷,但是父母看到我的笑臉就會很安心。”吳超磊說道。

  丁申平時除了和父母聊天之外,還會和年邁的爺爺奶奶通電話。他坦言:“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爺爺奶奶。我基本一周會給他們打一次電話,囑咐他們多注意身體,告訴他們一放假我就會回去看望他們。”丁申原本畢業后想留在國外工作,但由於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他還是決定先回國工作。

  貼心禮物送到家

  送禮物也是海外學子盡孝的方式之一。他們會做一些兼職,用賺來的錢給父母買禮物。

  “在這邊逛街隻要看到有什麼好東西,我都會想著給爸媽寄回去。我之前就寄過奶粉、保健品、護膚品之類的東西。雖然父母嘴上說不用,但是我覺得他們收到我寄的禮物還是很開心的。”馬素湘說,“在學業空閑時間,我會做一些兼職,靠自己的勞動賺取一些生活費。這樣不僅減輕了家裡的經濟負擔,還可以用來給爸媽買禮物。”

  一藍也曾從事過一份在當地教小學生漢語的兼職。她說:“出國留學本來就花了家裡很多錢,用自己賺的錢買禮物送給父母才有意義。我經常會在打折的時候買好禮物,等到回國時帶回去送給父母,或者托前來旅游的親戚朋友帶回去。”

  在異國他鄉留學的學子,雖然不能常回家看看,但可以利用多種通訊方式和父母保持聯系,也可以買一些小禮物送給父母表達自己的心意。總之,讓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孝心就是在盡孝。

  (圖片來源:新鄉網、華龍網) 

(責編:趙英梓、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