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校服研究中心成果展示 70套校服可供挑選

上周末,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舉辦成果展示會,推出70套中小學生新款校服,其中不少校服的顏色和式樣都彰顯出中國元素。
這些校服是工作人員歷時半年多研發出來的,運動系列和常服系列各半,其中,夏裝20套、秋裝40套、冬裝近10套,分律動時尚、奔跑少年、中國紅、如海、傳承經典、東方文化等11個系列。整體來看,新款校服新穎時尚、活潑大方,體現出了中小學生健康的性別意識——男生校服陽剛帥氣,女生校服嫻雅可愛。
新款校服中,“中國紅系列”頗為搶眼。該系列校服設計採用經典的條紋和夾克設計,在運動與舒適兼顧的同時體現出紅白藍三色的純真之美。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東方文化系列”。該系列款式設計上均融合了傳統服裝款式形制,結合現代服裝制作工藝,體現古今交融。面料採用天然的亞麻、雙宮綢、絲棉綢以及重磅斜紋柞蠶絲綢,面料的外觀表現有傳統手工刺繡、傳統的打結繡,顏色則採用傳統中國服飾的代表色——朴素而天然的本白和靛藍色,看上去古朴、文靜而典雅。
北京服裝學院科技處處長潘波介紹,此前,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已採集了1萬多名中小學生的體型數據,工作人員將這些數據歸納總結,得出了科學指數,然后設計研發出這些校服,比較符合人體工學原理。在色彩方面,進行了中國紅、深淺灰、靛藍、熒光色等嘗試,既凝煉了北京校服的內涵,也展現了學生朝氣蓬勃、青春靚麗的時代氣息。而且,這些校服的面料都是知名企業的產品,具有吸濕透氣功能,夏裝每套成本在160元左右,秋裝每套成本控制在200元至260元。
雖然新款校服打破了固有設計思維,非常美觀,但記者也注意到,有的款式在實用性方面還有一定欠缺。比如,有的校服裙設計過短,有的校服裙則設計成風衣效果,不利於課間活動。對此,有專家表示,個別款式確實不適合做校服,但可以用於學校成人禮、演唱會、出國交流等場合。
據悉,本市不會向各中小學硬性推廣新款校服,假如學校有意向購買,可以向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申請“量身訂制”。
新聞背景
本市鼓勵各區進行
校服統一著裝試點
記者從市教委答復政協委員提案中了解到,根據教育部相關要求,本市鼓勵各區加大中小學校服發展保障力度,進行校服統一著裝試點、無償配發中小學校服。
據了解,本市統一穿著中小學校服的學校有約1800所,學生約130萬人。每年,全市生產各類中小學校服70余萬套,種類一般有針織裝夏裝、春秋裝、冬裝,機織裝制服。
市教委表示,中小學校服不是簡單穿衣問題,而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必須環節,通過穿著校服對學生進行約束、管理、培養、養成。為促進首都中小學校服改革與發展,發揮學生統一著裝作為學校禮儀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地體現北京中小學學生的精神風貌,本市鼓勵各區進行中小學校服工作創新,借助校服研發中心的專業力量,積極開展對校服款式、面料的研究。同時,鼓勵把中小學校服評選活動后確定的校服款式推廣到學校進行試點,經過小范圍試穿,得到實際使用者評價、專家評判、社會反響、領導審定等各方面反饋意見,通過試點反復修正,再進行推廣。
新聞分析
校服為啥總好看不起來?
近年來,中小學生校服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因為設計不漂亮、學生穿著又不合體,多數學校的校服都難以盡如人意。校服為啥總好看不起來呢?
成本是主要原因。實際上,設計出漂亮的校服並不難,僅高校在這方面就有很多人才優勢。但是,使用什麼樣的面料制成校服關系到定價,畢竟,這筆錢最終得由家長來出,少了還好,多了家長肯定不樂意。所以,多數學校選擇價格相對較低、能同時滿足上課和運動的運動服。至於運動服的樣式,為了壓縮成本,隻能退而求其次。
家長給孩子訂的校服不合體,也令校服好看不起來。中小學生正在長身體階段,體型變化很快。不少家長訂校服時會本著“大一點,明年還能穿”的心理,導致孩子的身體總是裹在鬆曠的校服裡,穿不出挺拔的感覺。
有些學校從美觀考慮,除要求學生訂制運動服式校服外,還要求學生訂制制式學生裝。對此,很多家長並不買賬,因為他們認為制式學生裝隻適合在少數正式場合穿,多花這麼一筆錢既沒必要也不劃算。而且,學生穿制式學生裝時不方便參加體育活動,學校也缺乏足夠的更衣空間,很不實用。(記者 賈曉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