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學子在川大捕捉面孔 兩年搭訕千人拍攝講述"陌生人"

2016年10月24日08:38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學子在川大捕捉面孔 兩年搭訕千人拍攝講述"陌生人"

10月21日下午3點,朱映輝在為水利水電工程的一位大二男生照相,他正策劃著一項雙11攝影活動,當天是最后一組人物拍攝。

朱映輝網名“朱毀毀”,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專業大三學生,認識他的人叫他“毀毀”,不熟悉的人喚他“那個‘人在川大’的頭頭”。2014年入學后,他便開始用相機記錄校園裡的人並講述他們的故事。從開始的“單打獨斗”,到如今聚集起七八個小伙伴,隨機拍攝和採訪川大裡的路人,成了朱映輝和伙伴們的“熱愛”。

朱映輝估算:“從老師、學生到周圍散步的居民,至今已搭訕了1000多名不同職業和身份的人,拍攝了其中648位。他說,想把“人在川大”系列一直堅持做下去。

創意:

隨機拍攝採訪川大路人

每個人都是“故事販賣機”

“隨機拍攝和採訪四川大學裡的路人,每個人都是一台故事販賣機。”朱映輝這麼介紹“人在川大”系列。當記者問起這個創意的來源時,他說起了自己的爺爺,“我的爺爺早年是開照相館的。我們家有一本很厚的相冊,都是老人幾十年來陸陸續續找人拍的。”在他的印象中,爺爺的堅持給家人保存了一部“家族史”,偶然翻翻,皆有驚喜:“看到一張照片,半天才發現是我自己。”

除了爺爺的影響,大一入學時,一部“人在紐約”攝影系列也讓他大受啟發:“人在紐約”攝影系列的發起者布蘭登·斯坦頓(Brandon Stanton)從芝加哥來到紐約,用僅有的一台佳能相機做一件很酷的事,“你好,介意我為你拍幾張照片嗎?”一拍就是三年,一拍就是6000多人。作品一開始只是單純的照片,后來他又將與人們聊天過程中有意思的片段記錄下來與照片並置,成為一個簡短的人物故事。

“人在川大”幾位小伙伴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採訪從不主動詢問對方姓名”,朱映輝解釋:“‘人在川大’范圍要小,我們採訪的對象都和川大有關。而后,出發點也不一樣。‘人在紐約’甚至是后來的‘人在北京’等,都是在宣傳一座城。‘人在川大’不僅是宣傳一個大學,更是在關注川大這個群體,我們希望通過他人的故事,讓其他人觀照自己的內心並獲得反思。所以我們不問姓名,隻問對方的故事。”

行動:

拍攝、採訪曾屢遭拒絕

如今“搭訕”成功率近100%

拍攝、採訪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每當朱映輝說明來意時,有半數以上的人會拒絕,最多一天有17人拒絕了他,而現在幾乎是“百發百中”。為什麼?這其中有道理,“我做了兩年多,學校裡到處走,網上不斷發布、積累,多少有點知名度,學校裡的人也就知道我們並沒有惡意;其次,也和‘搭訕’技巧的提升有關。曾經,我會突然冒出來問走在路上的同學‘能不能拍個照’,這樣任誰都會被嚇到吧。”他說。據他估算:“從老師、學生到周圍散步的居民,至今已搭訕了1000多名不同職業和身份的人,拍攝了其中648位。”

“被拒絕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說‘沒化妝’,第二就是那些比較謹慎的人,不願袒露內心。”朱映輝總結。通過不斷溝通,讓本不願面對鏡頭的人接受採訪,最長他花了半個多小時。前不久,他就遇到了這樣一位老婆婆。“不管我怎麼跟她解釋我們的來意,她就是不理解,看到鏡頭,以為我們要曝光什麼不好的事。說了半天,我說婆婆最近學校校慶,您有什麼建議嗎?她頓時回應我,‘小路本來就窄,有2個學生還並排推著自行車聊天,作為大學生做得對嗎?’”似乎是捕捉到老人想傾訴的部分,朱映輝最終獲得老人的拍攝許可。

未來:

想將活動一直延續下去

自己大三了,在考慮找“接班人”

“人在川大”也曾受到質疑。本月中旬,一位網友匿名發帖認為他們揭發他人隱私,戳別人痛處,沒有青春和活潑的大學氣息。朱映輝專門寫了篇文章回應:“我們沒有揭露他人隱私,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征得當事人同意之后才發布的;其二,我們不是在戳他人痛點,而是希望通過大家的故事給其他人思考以觀照自己的內心;最后,我們所記錄的故事有並非隻有無奈和悲痛,也有堅強和奮斗,愛情和親情,思考和激勵。”

離11月11日“光棍節”,還有一段日子,但朱映輝一群人早早就開始籌備節日活動,“也是邊拍邊採訪,但呈現方式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具體的現在還不能說。”

他說,“幾年前,原本打算拍滿1000人就夠了。但現在,我想把它作為歷史的保留,將活動延續下去,像我爺爺用照片記錄家族史一樣。我現在大三,遲早會畢業,也考慮著找人接替。”

人在川大那些點滴……

大二下學期,朱映輝從學生會退出后便專心投身於“人在川大”系列活動,此后,他陸續收獲了幾位隊友。“楊筱雨性格溫柔很有親和力,招新、接洽等工作交給她沒壓力;內江小伙周通是大二學生,活動組織能力強;同院系的學妹李曉昱最擅長攝影……”這些志同道合的隊友,遇見晴天便分頭行動,一起記錄和拍下了一段段故事……

開UBER的校友

出門打UBER遇到的司機是川大校友?這是上月底校慶期間的事,朱映輝回憶:“大哥是2000級工商管理系畢業的學生,來成都16年。畢業后在一家水處理公司工作,從營銷一路做到副總,2010年自己開了公司。但2013年他被人坑了,虧了很多錢,為還債無奈做起UBER司機,慢慢掙錢還債,但他始終相信自己還會東山再起。”

緣分,第二次偶遇的老教授

緣分讓我們再次相遇,老教授非常高興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印在了海報上:“你們做的事情很有趣。我們又聊了一次,這次我們聊了一些新的東西。”老教授說,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差,去年老伴去世了,狀況更糟糕了,原本很悲觀,打算活一天算一天,但現在每天都在鍛煉,爭取多活幾年。

川大“SHE” “Ella今天腰杆痛”

川大望江校區有一家小吃鋪,是三個阿姨在經營,有十年多了,“學生們管她們仨叫SHE,那天我去給她們拍照,發現少了個人,她們告訴我,‘Ella今天腰杆痛’。”朱映輝笑道。

(責編:徐月靈(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