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留校:相應人事制度存在爭議

對於大多數的高校畢業生來說,留校工作一直是一個常見的就業渠道。然而,對於不少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這卻成為了一種奢望。
由於學歷門檻、難以解決編制等問題,“留校工作”這條看似普通而常見的就業道路卻顯得十分遙遠,他們和他們的母校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續寫學生對於母校的情誼。
留校隻能勞務派遣
“現在最大的限制,就是學歷問題。” 胡磊現在是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宣傳干事,主要負責學校新媒體運營工作。今年6月,他剛從這個學校畢業。
胡磊學的是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但他做的更多還是與新媒體運營實踐有關。“2013年9月,我跟幾個同學創立了學校新媒體中心,挂靠在黨委宣傳部,我則是這個新媒體中心的負責人。”胡磊說。
2014年9月,在中國青年報出品的全國職業院校微信公號排行榜中,胡磊的學校第一次進入排行榜。“並且是以公號第6名、單篇閱讀第3名的成績首次進入排行榜。”黨委宣傳部老師開始贊賞他的工作表現,認為他有很強的新媒體運營能力。
2014年,由胡磊主要負責運營的學校官方微博和微信獲得了江蘇省教育廳微博科技創新獎,這在高職院校是比較難得的。去年,學校還獲得了江蘇省教育廳的優勝獎和科技獎。從此,胡磊就成為學校新媒體宣傳工作的主推手。
前幾日,胡磊剛剛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資。而這不算多的工資卻拿的十分曲折。
“大三開學,學校老師問我願不願意留校。我當時考慮了一下后,決定留校。但宣傳部沒有招聘崗位,隻能去其他部門借崗位,在借崗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胡磊說。
“即便后來借到了崗位,學校也是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經過第一輪篩選之后還剩5個人進入面試。除了我,都是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有1人是研究生學歷,經過多層考試,最終我留了下來。”胡磊回憶道。
和大多數公辦高職院校一樣,胡磊所在學校目前的招聘要求基本上都需要研究生以上學歷,“我是我們學校近10年唯一留校的專科生”。然而,進得了學校,胡磊卻解決不了編制。
“我現在屬於勞務派遣形式,工資要比人事代理少三分之二,要轉為人事代理特別困難,學校沒有相應的政策。要想轉為人事代理,需要提升學歷,至少本科以上,而且還需要相應的崗位。編制要解決的話,需要考,等學歷提升上來之后再考。”胡磊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胡磊認為,高職畢業生留校工作的阻力主要來自學校的用人機制。“因為學歷門檻,我們隻能採用勞務派遣形式,待遇很低。”不過,今年胡磊已經開始准備自考本科,提升自己的學歷,“這樣接下來才能加薪或者轉為人事代理”。
高職院校:下大工夫留下優秀學生
姚柳村是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的新媒體技術員,目前主要負責學院新媒體運營工作。說起去年的留校之路,姚柳村十分感慨。
姚柳村在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的是新聞採編與制作專業,於2015年7月畢業后與學院簽約了兩年的聘用合同,迄今為止工作已經一年多。去年3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得到了在學校宣傳部實習的機會。
“學院一直很重視宣傳工作,當時學院也申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可是沒有什麼起色,我剛剛接手的時候公眾號關注人數才有4000人左右,現在已經3萬多人了。”在當時的全國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上,姚柳村所在學校都不在百名內,她通過各種優秀專題,閱讀量一路飆升。“不到1個月,我們竟然沖進了第一!后來的排名也基本上保持在前五”。
由於姚柳村的能力突出,畢業的時候,學院黨委會議決定將她留校,她也成為學院10多年來第一個留校的學生。
“我們學院現在招聘的老師至少是研究生以上學歷,而我隻有大專學歷。因為學歷問題,留校時,校方和宣傳部做了很多努力才能實現。”
作為專科生留校,姚柳村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學校最終給我開的工資是2500元一個月,扣完五險一金到手才1900多元,這個工資我領了整整一年。和研究生畢業的新老師相比,我每月足足少了差不多兩千元。”姚柳村說道。
學校也一直在為姚柳村的待遇問題積極爭取機會。今年9月初,學校再次召開黨委會決定,提高姚柳村的工資,按同類人員給予工資發放。馬上,姚柳村就要拿到改善后的工資了,而這卻需要學校進行多方協調。
學校的努力讓姚柳村看到了希望。“現在我一邊工作一邊讀本科,接下來還要讀研究生,我打算在念完本科之后再參加學院的公開招聘。”姚柳村說。
而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雲磊,正在准備和學校簽合同留校。熱愛攝影和新媒體運營的他多次幫助本校的微信公眾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微信排行榜榜首,深受學校領導的賞識,為了雲磊可以順利留校並得到同等待遇,學校也給予了不少“特殊待遇”。
“學校目前招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去年學校出台了一個文件,獲得國家級競賽A類獎的同學有留校的資格,但前提先是有3年的勞務派遣考核期。如果過了考核期,合格的話,可以轉為人事代理,才能與其他老師實行‘同工同酬’的待遇。”雲磊說。
“目前,我並沒有獲得相關榮譽,但由於我曾給學校作出了很多成績,學校准備給我特事特辦,學校領導正在討論這個事情。然后就是編制問題,因為學歷達不到,編制是弄不到的。我現在准備自考,考一個與傳媒和新聞相關的本科專業,繼續在這個崗位上工作。”雲磊說。
高職生留校:相應人事制度存在爭議
對於學校來說,留下優秀的學生為學校工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為,他們不僅熟悉學校的情況,還可以延續學生對於母校的熱愛之情。然而,大專學歷卻成了學生與學校都不得不面臨的尷尬,不少高職畢業生呼吁,學校應給予高職畢業生同等的競爭機會。
雲磊表示,“如果僅僅是因為學歷問題,而被很多單位拒之門外的話,那就意味著對全國很多有能力的專科生來說,一棒子打死,永遠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用人單位應該採取靈活的用人機制,尤其是對於有特別能力的優秀專科生,應該適當放寬些。”
胡磊也認為,身邊的同學通常都是在一線操作工崗位上工作,除非后期繼續提升學歷。“其實,我們的專業技能一點都不比本科生差,但就是因為學歷問題,在准入門檻上就已經輸掉了。”胡磊說。
對此,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祝木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坦言,學校所有招聘的方式都是通過公開招聘。“按現有有關部門政策要求,專科生留校隻能走勞務派遣方式,他們的勞動關系是跟勞務公司簽訂的,學校再跟勞務公司簽訂,是一種三方的用工關系。專科生也不能進入編制,待遇跟編制內待遇差距很大”。
祝木偉解釋道,學校對勞務派遣崗位是放開的,對學歷沒有過多要求,看重的還是能力,但要進入編制的話,有關部門有明確要求,必須要高層次人才才能入編。“這一方面是由於政策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從學校目前用工形式看,需要考慮整體平衡的問題”。
對於高職畢業生留校工作,祝木偉認為,這對學校發展是有好處的,學生對學校有價值認同、文化認同,他們在工作中更有優勢。“我更加看重的是個人的能力,隻要適合這個崗位,在同等條件下,我會優先選擇本校的學生,因為要是對自己培養的學生都沒有信心,那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是值得懷疑的”。
祝木偉認為,這是整個人事制度改革的問題,還需一個過程。“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是國家需要改變的,那就是在招聘人員時不要設定學歷門檻。目前,專科生到私營企業就業沒有問題,但進入體制內單位工作的話,設定學歷門檻是一種歧視性政策”。
而對於非公辦高職院校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來說,讓本校的學生留校就相對容易一些,但院長單強表示,他更鼓勵學生去企業工作,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學校。
單強表示,公辦高校一般沒有用人的自主權,如果受到學歷的影響,能夠做到“同工同崗位同酬”已經是對自己畢業生的一種尊重。“現在關鍵在於,很多公辦高職院校對於自己畢業生用勞務派遣形式或臨時工來使用,是不合適的”。
單強強調,公辦高職院校應當在用人方面鬆綁,否則職業院校留校生待遇很低,很多社會保障也難獲得,他們就會沒有歸屬感。“當然,這種不合適是社會大的制度環境造成的。我想我們公辦高職院校能夠有所改善的話,可以率先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嘗試,公辦高職院校還是以崗位能力來論績效,工作干得好就應該享受相應的待遇”。(葉雨婷 王治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