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留學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最權威的留學信息

法國藝術留學管窺

2016年10月17日16:26 |
小字號

本文系人民網獨家發布,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中國人到法國留學,自庚子賠款留學生算起,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現在想想,其實百年來留學生的選擇並沒有太大變化,除了商科,主要的留學領域還是理工、文科、藝術、醫學這麼幾大塊。其中藝術留學更是法國的傳統強項,畢竟在20世紀中葉之前,巴黎當了差不多一百年的世界藝術中心。

在法國,藝術留學和其他留學一樣,主要可以分成公立和私立兩大類。公立藝術院校不收學費,每年隻需數百歐元的注冊費,如果是美術學院這樣的學校,連材料都是免費的,這對家庭經濟條件不算特別好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即便是收費的私立學校,每年的學費比起美國來說也相對低很多。再加上法國尤其是巴黎在藝術方面的感召力,每年來法國藝術留學的學生在學生總體中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

法國大革命期間出現的GRANDE  ECOLE是法國教育區別於其他國家的一項重要模式,所謂的“高等專業學院”和公立大學的區別在於高等專業學院都需要通過專門的入學考試(concours),這些考試相當難,需要預科學習兩年或者更長時間才有可能考取,錄取率又非常低,這也就是法國特有的精英教育的大本營。

藝術學校雖然並不在GRANDE ECOLE 系統裡面,可最好的那些藝術學校也有跟高等專業學院類似的特點。首先就是錄取率極低,就拿電影領域排名第一的FEMIS(法國高等國家影像與聲音職業學院)來說,每年的錄取率隻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歐盟以外的學生每年隻錄幾個,這樣的錄取率足以讓大部分外國留學生望而卻步。其次,這些學校都很重視實踐,學習期間需要做大量的項目和作品,這也保証了學生不光有理論水平,也有足夠的動手能力。

法國藝術留學在世界范圍具有優勢的領域有電影、攝影、純藝(美術)、服裝設計、音樂、戲劇等幾類,對留學生來說,其實有另外一種簡單的劃分方法,如果從就業角度來看,可以把藝術院校專業分為研究導向和應用導向兩大類。比如同樣是音樂,音樂教育專業畢業一定適合向音樂教育方向發展,畢業生找音樂教師的工作理所當然﹔可如果學的是演奏、作曲或指揮專業,除了進樂團、獨奏、作曲、指揮,也可以去做音樂教育的工作﹔如果是音樂理論、音樂史這一類的專業,除了去音樂院校做研究,也不是不能選擇音樂教育的工作。當然,專業對口程度會有不同,不過在理論專業就業難的大背景下,有時候也不得不找一些跟本專業接近的類似領域工作。

按照這種劃分方法,有些領域純粹就是應用導向的,比如服裝設計,服裝設計當然也要學服裝史,但來服裝學院學習的留學生肯定還是以服裝設計為學習目的,設計、打版、面料等專業涉及的理論和實踐有很大差別,可這些專業的學生將來如果不是回國在服裝院校教書,終歸還是要搞實戰﹔另一些領域則包含了應用和研究兩種業,就拿電影來說,FEMIS(法國高等國家影像與聲音職業學院)當然是應用導向的,而國立大學系統裡,巴黎三大比較偏向實踐,巴黎八大則比較偏向理論。舉兩個例子:我認識的一位本來學商科的同學最后因為對電影的熱愛,商科畢業后從大一開始從頭學習電影,在巴黎八大從本科一直學到了博士﹔而另一位同學有家學淵源,有志於做一名導演,所以就來了法國,在外省讀完語言學校之后,成功申請到了巴黎三大的電影專業,本科三年級就開始考FEMIS(因為FEMIS要求必須是bac+2 才能申請,也就相當於大二以上)。

這兩條路線的學習軌跡差異明顯,最后的職業方向也完全不同。像第一位讀到博士的同學,最后他最大的就業可能就是回到國內高校或電影院校教電影理論方面的內容﹔而第二位同學如果她運氣好的話,最后也許能成為一個導演。不過無論如何,兩條路都不好走,第一條無需多言,在法國拿個博士大家都知道並不容易﹔而第二條路從一開始就更艱難許多,FEMIS的錄取率放在那裡,然后法國的高校留學要求申請人滿􀀒􀀙 周歲,來了之后上語言學校一兩年,再讀本科兩三年,可以申請FEMIS的時候基本已經有23 歲左右了,FEMIS是少數對年齡上限有要求的學校,隻招收27周歲以下的報考學生,所以即便考生有心重考,留給考生的機會也就那麼幾年,再說還要考慮時間消耗和經濟成本,不少人最后隻能無奈放棄了。

要說畢業生在三大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獲獎人數最多的學校,那還真是非FEMIS 莫屬,近年來佳作頻出的法國新一代導演弗朗索瓦· 歐容就是FEMIS的畢業生,《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的導演戴思杰以及中國獨立電影的知名學者張獻民也都是FEMIS畢業的。不過,考不上的同學也不妨換個思路,其他地方不也是學嗎?文德斯(《柏林蒼穹下》的導演)不也是卡在最終考試上最后學校沒錄取嗎?人家還不是成了一代名導,所以最后可能還是看天分和機遇,以及你自己在這個領域有多少人脈。

最后這句“人脈”說得也許有些直白,不過這是大家都明白的情況,不僅是藝術,也不僅是現時代,整個人類文明歷史大部分時期都是如此,藝術領域當然也無法例外。再加上藝術領域高昂的學習費用,能否學習結束后在法國找到對口的工作,獲得不錯的報酬,需要慎重考慮。這麼說絕不是危言聳聽,許多留學生來法國留學是

希望學成后在法國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享受這裡的福利和各種文化生活,可學藝術最后很難靠藝術工作在法國生活,學藝術不太能找到藝術方面的工作留下來。就拿服裝設計專業來說,巴黎三大院校(ESMOD,工會,studioBERCOT )都有我認識的留學生,其中ESMOD在國內的知名度大概是最高,但大家也都知道ESMOD招的中國人太多,工會和studioBERCOT 在國內的知名度差一些,可根據業內人士的意見,這兩家反而還更“物有所值”一些。這幾家,尤其是ESMOD,每年招收大量中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每年要交高額的學費,此外還要為制作衣服的機器和材料支出大筆費用,可她們(請允許我使用一個更為公平的代詞,畢竟學習服裝設計的留學生主要是女性)大部分沒法在法國找到設計相關的工作。

真想要做專業對口的工作,恐怕還得回國去找。這也是所有人文社科和藝術類專業留學生面臨的窘境。說到底,這還是因為法國並不缺人文社科以及藝術類專業的人才。外國人來法國學藝術?熱烈歡迎!在法國搞藝術或者找到一份藝術相關的工作?對不起,法國自己這樣的畢業生都難得找到對口的工作呢!所以法國真正歡迎的是商科、工科的學生(因為各種企業、公司和機構需要類似的技術勞動力),這些領域的碩士畢業生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工作,簽CDI(長期合同)留下來,工作兩三年后拿十年長居(相當於綠卡)或法籍,有一份足夠小康生活的工資(初始為年薪4萬歐左右)。反觀人文社科和藝術類留學生,隻有極少數幸運者能有這樣的人生軌跡。就拿我認識的一些音樂領域的留學生來說吧,有一個女孩子本身學的就是音樂教育,在法國完成博士后就回國找到了音樂教育方面的工作,另一個做的是作曲和音樂理論的研究,在布列茲搞起來的大名鼎鼎的IRCAM當代音樂與音效研究中心,我們都很清楚,她就算博士畢業也不可能在法國找到對口的工作,最后基本還是得回國另謀出路。

當然,藝術專業的就業問題也和藝術領域自身具有的殘酷競爭有關。音樂表演或純藝專業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人們能看到的演奏家都是從一場場殘酷競爭中最終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不僅要有天才,也要有機遇和人脈。中國的藝術學生本來絕大部分就是因為中學文理科成績不夠理想才被父母或老師“塞”進藝術的窄門的,可這碗飯也並不好吃,這些家庭往往經濟條件較好,其中有些特別寬裕的還能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深造一番,至少也能夠鍍鍍金,回國找工作會更容易。這樣一來,音樂教育這一類偏重教育的專業其實更適合這一類留學生,畢竟將來回國總還能找個教職,謀生還算有個保証。音樂表演和純藝或者電影導演這一類的專業則更為冒險,如果不是特別特別有天分,如果不是特別有天分的同時還特別幸運(比如碰上了賞識自己的前輩或老師這種“貴人”),基本是沒法混出頭的,每年有多少藝術家、多少演奏家、多少導演出爐,最終要麼被生活逼迫著另謀生路,要麼就堅持堅持再堅持,最后潦倒一生。

我認識的一位巴黎華人鋼琴演奏家,年輕時也得過最榮耀的國際鋼琴獎,可最終並沒能按照得獎青年演奏家的一般軌跡那樣發展,娶妻生子后最終主要在做生意。這其中當然有機遇問題,可長期懷才不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的生活狀態。旅法華人演奏家朱曉玫的巴赫演奏這幾年在中國火了起來,可她60 歲之前在中國完全是默默無聞。她最終等來了遲到的承認,這和她的性格有關,也和她在巴黎高等音樂學院有個教職有關,有份教職就能謀生。在這個很難靠藝術養活自己的時代,每個對藝術留學有興趣的學生或學生家長真的需要考慮好將來的就業問題。除了藝術教育,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反而最有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藝多不壓身”的老話,即便在當下的藝術留學領域也一樣適用。(文·艾洛)

來源:留學生雜志

(責編:陳琳(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