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紅”與“綠”:革命老區遵義的發展之道

2016年08月26日09:0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連日來,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一行在革命老區遵義走訪多地,從地方高校到歷史紀念館,再到新農村等。在幾天的採訪學習中,記者團成員們在行走中了解遵義過去那段閃光的歷史,以及這片紅色土地現如今的發展面貌。“堅持紅色傳承,推動綠色發展,奮力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在“十三五”規劃上,遵義市提出了這樣的發展要求。記者團在走訪過程中,切身感受了遵義市“紅”與“綠”的協調發展之道。

一、“堅持紅色傳承”——發揚長征文化和精神

遵義市作為紅色革命聖地,以其鮮亮的歷史影響著當地人,並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在遵義師范大學為記者團舉行的歡迎及培訓儀式上,該校黨委書記王大忠為同學們講述了遵義以及遵義師范學院的發展歷史,“留的住,下的去,用的上”,王大忠這樣介紹該校對於學生的培養理念。據了解,遵義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重點高等院校,在常規課程設置之外,也持續地開展紅色教育,建設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基地、進行紅色文化採風,以及開展“長征秋藝杯”匯演等等,發揮地方優勢,以此來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為高校在傳承長征精神和培養地區建設人才上貢獻力量。

負責接待本次記者團的導游劉姐是一位個頭不高,但臉上時常洋溢著笑容的姑娘,她具有豐富導游經驗,每接到一個團,都會熱情地向外地游客介紹著遵義悠久的歷史沿革、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風土民情,並且言語中充滿著作為遵義人的驕傲和自豪。在幾天的行程中,雖然很累,但是劉姐依然每天都是笑呵呵的,並且非常熱情地對待同學們,給大家帶自己珍藏的地方酒、給沒有吃飯的同學打包飯,讓人倍感溫暖。“作為遵義人,我真的感到特別驕傲”,劉姐跟同學們這樣說到。在劉姐身上,我們也看到了遵義人的熱情好客、樂觀堅毅。

在今天的遵義,紅色旅游已經成了城市名片,慕名前來的游客探訪紅色革命聖地,帶動著城市經濟發展。遵義地區也在加強景區規劃,運用現代科技,完善旅游設施,使紅色旅游的發展更加多元化。而遵義人民也在這片熱土的孕育下,傳承革命老區特色,發揚時代精神,更加自強、自信、健康樂觀地生活。

二、“推動綠色發展”——營造健康生態文明

外地人來到遵義時,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遵義有“三洗”,其一便是“洗肺”。用什麼洗肺?答案便是新鮮的空氣。記者團在幾天的行程中,已深切感受了遵義自然風光的秀麗和良好的生態建設。“來到遵義,一方面參觀一下紅色革命聖地,另一方面也來感受一下這邊的大自然”,一位來自重慶的大姐這樣跟記者說到。

在遵義的市區中,隨處抬頭即可看見郁郁蔥蔥的山林,空氣清新,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在記者團走訪的農村地區,新農村建設也是發展火熱,很多農民辦起來農家樂、大棚種植,生活越來越好。在苟壩鎮,一汪清涼的溪水讓記者團的成員們駐足,講解員告訴大家“這條溪水就是村民們的飲用水來源,每年無論什麼季節都源源不斷,而且水中所含人體所需礦物元素豐富,水溫夏涼冬溫,非常神奇”。在對講解員採訪過程中,了解到雖然這裡已被開發為旅游區,但是環境保護工作依然做的很好,村裡的自然生態沒有遭到破壞,真正實現了“綠色發展”理念。在遵義,記者團也切實感受到導游劉姐所說的“隨處拍都是景”並不夸張。

“紅色傳承,綠色發展”,遵義市在建設中“紅”與“綠”協調發展的理念,正是發揮了遵義地方特色,繼承紅色革命傳統,傳遞長征精神,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文明,促進革命老區在新時代的健康快速發展。(首都師范大學 趙夢珂)

(責編:洪芳芳(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