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訪問紅色英雄:跟黨走長征 陪你走一生

2016年08月24日11:11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鳳凰山麓,湘江河邊,蔥蘢翠綠的小龍山與當年紅軍鏖戰的紅花崗遙遙相望。一座氣勢雄偉磅礡的紅軍烈士紀念碑,二十八顆鮮紅耀眼的五角星,愉悅而安寧的遵義人民,讓這座城市肅穆中透露著滿滿的溫情。在革命與生活的相濡以沫間,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在陵園中的一條幽靜小徑,記者見到了來自遵義縣的83歲的韓雲珍老奶奶,盡管年歲已高,但身體依舊很硬朗。她的丈夫是當年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張啟尚同志,剛剛過世兩個多月。關於對長征的了解,韓奶奶回憶起爺爺當年給她講述過的長征途中的一些經歷,“翻雪山時,腳上裹著碎布和棕氈,揣在懷裡幾個小紅辣椒就出發了”、“過草地就是草地草鞋,在泥巴裡走來走去,身邊的兄弟有的走著走著就再也見不到了”。簡單而平實的幾句話,卻將長征中的殘酷與艱險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實,每一位的紅軍戰士都是英雄,這些長征親歷者正帶著他們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一個個離去,但他們所創造的偉大精神,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

由於年紀大了聽力不太好,記者們隻能放慢語速,把每一個字都盡量提高音調,奶奶竟用同樣高的音調回復著,場面一時顯得十分有趣。

張爺爺革命勝利以后落腳遵義,從事小本生意,二人喜結連理,過起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爺爺曾經學過30多年的書法,筆鋒硬朗,脾氣耿直,長征所塑造的性格底蘊和紅色基因影響了他的一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沉默少言的剛毅的漢子,卻用他的方式來表達了他一輩子的柔情與愛。知道奶奶不識字,他會戴著老花鏡給她讀報紙,跟她講論國家大事,還時常用毛筆為她寫詩然后朗誦給她聽,盡管詩歌的風格依舊屬於豪邁壯烈的革命派,並沒有絲毫風花雪月之意,但奶奶仍然很開心,那種默契他們都懂。

奶奶有著一手的好廚藝,爺爺最喜歡吃她做的“炒喇叭花根”和“洋芋粑粑”,據說這是貴州的特色家常菜。“老頭子愛吃的不得了啊”,說到這兒,奶奶有如一個調皮又害羞的大姑娘。

問及姓名之時,奶奶告訴記者她自己不識字,此時手捂著嘴笑著,顯出一絲羞澀。當她談到自己的兒孫時,頓時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用濃厚而溫婉的貴州口音說道,“孩子們全部是大學生呦,你們要好好學習,以后才能有出息,才能為黨和國家做貢獻吶!”。

他們的故事很平淡,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海誓山盟,但就是這些小浪漫浸透了數十載的時光。他們也只是漫漫革命旅途中微小而平凡的存在,但卻包裹著豐厚的、砥實的人生。波瀾不驚之下,是這座城市的紅色革命精神所孕育的強大律動,在這顆強大的心臟之下,無數經歷長征革命精神洗禮、為中華民族的勝利與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獻了一生的紅色英雄們攜手穿越了戰爭的嘯音,一起走過了主旋律裡中的艱辛與困苦,待到煙散雲開陽光遍野之時,將這份及其家常的愛滲透到生活的骨子裡去。如果,讓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是否能過出如他們一般有滋有味的日子呢?(北京印刷學院 聶慧超)

(責編:洪芳芳(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