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婁山關啟示錄:別再渴望戰爭

如蟒蛇盤踞在婁山關腰上的川黔公路蜿蜒而上,四周的重巒疊嶂仿佛鋒利的戰戟直刺蒼穹,蒼郁的古樹遮天蔽日,於這翻滾著熱浪的夏天竟有一股凜然之氣侵襲而來。這便是自古被稱為“黔北第一險隘”的婁山關。
登上婁山關頂方知這黔北第一險隘的險要之處——婁山關上千峰萬仞,在這如刀劍叢生的山峰群之中僅有一道狹窄的山路穿插而過,除此之外無他徑可圖。於關頂眺望遠處,方能領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氣並非毫無根據的自大,而是此處之險要確可比劍閣的崢嶸崔嵬。婁山關作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圍繞它打響的戰役數不勝數,而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長征途中的首次大捷——婁山關大捷。
為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的休整以及遵義會議的安全,紅軍一、三軍團奉命抵御川南之敵,並與敵軍為爭奪關口展開激戰。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的率領之下採取正面攻擊和兩翼迂回的戰術,最終成功攻佔婁山關。而作為共產黨歷史上偉大轉折點的遵義會議也因此得以成功召開。此次大捷也極大得鼓舞了紅軍的士氣。毛澤東同志感慨萬千,吟出《憶秦娥•婁山關》的名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站在婁山關頂,腦中回想著紅軍勝利時揮舞的鮮艷旗幟,耳邊回響著毛主席慷慨激昂的名句,一腔熱血就此點燃。再聯想到當今犬牙交錯的國際形勢,某些國家處處針對國力日漸強盛的中國,而我們卻只是做一些口頭警告,於是某些激情過頭的人便很不忿,總是一副“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架勢恨不得立刻沖上戰場為國效力,頗有點“指點江山”的味道。然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戰場之上除了金戈鐵馬,更多的是烽火連天﹔除了將軍的功成名就,更多的是士兵的尸橫遍野﹔除了“雄關漫道從頭越”的激昂,更多的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悲壯。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而戰爭的殘酷在於它打破了人類社會已有的秩序,它摧毀家園,踐踏善良,泯滅人性。人的良知與理智在戰爭之中可以被輕易泯滅,而人也因此墮落成野獸,在戰爭中,人們在困境之中失落,痛苦,迷茫,掙扎,卻遲遲看不到任何希望。因為戰爭其實就是地獄,在地獄的業火之中,小小的道德缺失又算得了什麼呢?人們總會說,戰爭之后就是和平,和平即可重建。可是家園可以重建,破碎的心靈卻難以愈合,更何況這重建是建立在毀滅之上呢?
有的人渴望戰爭,是因為沒有經歷過戰爭。在和平的時代,即使將戰爭想到最壞的境地都不可能窺探它猙獰面目的絲毫。有人說戰爭的殘酷不在死亡,而在於絕望。從沒有被絕望攫住過內心的人卻渴望戰爭,聽上去就像正值花樣年華的人想要主動擁抱死亡,而他卻也只是想想。
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曾經硝煙彌漫的婁山關如今已經被參天大樹掩蓋,曾經響徹沙場的沖殺聲也被風摩挲樹葉的聲音所替代。就讓戰爭的榮耀留在婁山關吧,現世安穩,足矣。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陳秦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