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記者手記: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走長征路

2016年08月23日09:5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當穿過一座座綿延起伏的丘陵,當經過一排排灰瓦白牆的平房,當看到一番不同於北方的風景,我們知道,這裡已經進入了南國。

——題記

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一行21日從北京出發,今天終於到達了紅軍長征的重要轉折點——遵義。而遵義之行的首站便是遵義師范學院。

青鬆翠柏,碧水藍天。遵義師范學院坐落在鳳凰山麓、湘江河畔,22日下午,大學生記者們在這裡共同聆聽了來自遵義師院原黨委委員、副校長王剛的講話,並進行了一系列採訪。王剛教授以紅軍長征中的群眾路線作為切入點,具體介紹了紅軍群眾路線的實施背景、建立完善和貫徹實行。

歲月悠悠,紅軍長征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過了八十余年。八十年,可以是一個人生命的長度,也可以見証一段歷史的轉折變遷。但在物質生活不斷富裕的今天,面對八十年前看起來十分“遙遠”的長征,我們經常會產生疑問——長征是否已經成為過去時?我們又為何要重走長征路?或許我們能從今天的系列採訪中讀出一些具有價值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戰士始終與群眾有著“魚水情深”的關系,在這其中更是涌現出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下午的講座中,王剛教授為大學生記者們娓娓講述著“紅軍菩薩”(紅軍衛生員)救死扶傷、樂於奉獻的事跡。當舍身忘我、盡職盡責的紅軍被化身為“菩薩”,神化的背后寄托的是群眾對紅軍的感恩之情。這些紅軍將士用奉獻譜寫著一曲曲生命贊歌。但是今天,個人利己主義思想日漸盛行,人人把個人利益看作高於一切的生活態度,對名利、榮譽的追求成為行為准則,甚至成為錢理群口中“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環境污染、食品問題日益嚴重。或許我們現在面臨的早已不是生死的考驗,但是奉獻精神依然不可缺少,它是一種勇於承擔責任的體現,更是我們社會進步的前提。

現在已非戰爭年代,面對家國,我們缺少了國破家亡的緊迫感,需要面臨的也不是生死抉擇,但也正因如此,信仰缺失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在採訪中,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裴永濤指出,受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想的影響,當代青年出現了信仰危機,甚至迷失了方向,而長征精神正是使我們樹立理想信念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家國情懷、堅定信仰,正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也是我們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的精神“食糧”。

八十年前的紅軍長征,看似遙遠,但其中蘊含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精神,也正因為此它才能當之無愧的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第四組 北京師范大學 楊可)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