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八旬老人在婁山關義務講解20余年:為了傳承
2016年08月23日21:0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北京外國語大學盧玥 攝
人民網遵義8月23日電“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在婁山關,毛澤東當年在這裡寫下的詩詞被前來的游客們大聲地吟誦。今天下午,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來到“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集體採訪活動的第二站——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參觀婁山關紀念館,並徒步穿越山間,瞻仰紅軍戰斗紀念碑。
婁山關素有“黔北第一關”之稱,地勢險要,山巒重疊。記者團師生們徒步在山間行進,沿著狹窄、陡峭的石階拾級而上,前往紅軍戰斗紀念碑。來到山頂不少同學已經氣喘吁吁,但是大家依然興致未減。站在雲霧茫茫的山頂放眼遠眺,來自北京大學的魏晗博談到:“婁山關並沒有想象中的險峻,但是多了一種歷史沉重感,令人感嘆歷史的不易。”
婁山關自古為黔渝兩地的必經之路,歷為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率領紅軍,大戰婁山關,取得了紅軍長征以來首次大捷。2月28日,毛澤東登上婁山關,揮筆寫下著名詩詞《憶秦娥•婁山關》,描寫紅軍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如今,這首詞鐫刻在婁山關石壁上,經久不衰地被前來參觀的游客吟誦。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在婁山關山腳下,今年78歲的老人肖開基聲情並茂地為記者團成員們誦讀了這首詞,並舉起手中的拐杖,指向刻有毛澤東詩詞手記的石壁。據悉,肖開基已經在婁山關上做了20多年的義務講解員,每月僅靠微薄的補貼生活。老人告訴記者,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傳承,“回憶當年苦,才知今日甜,這是革命精神帶來的甜”,“發揚革命傳統,讓它一代一代傳下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葉依穎/文)
(責編:吳亞雄、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