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丈量長征歷史、重走崢嶸歲月

——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前記

2016年08月21日11:1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這個時代是最幸運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是最不受束縛的時代,是信息噴涌知識海量的時代,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過去、發掘以前的歷史。但這個時代又是最不幸的時代,因為人人都可以參與到歷史長河的編撰與討論中,而歷史的真相由於太多的角度和太多的記載中,逐漸模糊了起來。歷史,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花姑娘,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2009年,正值祖國六十華誕。《建國大業》無疑成為文藝界對祖國六十周年的最大獻禮。電影中有一個十分精彩的鏡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這四位黨和國家的締造者,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一起吃飯。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戰事!那一刻,他們回想起來,如今的勝利是從茫茫雪山、漫漫草地、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走出來的,是從日寇侵略、國家危難的邊緣挺過來的,也是從獨裁政府、舊中國手中打出來的。這一刻,這四個偉岸的男人再也克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唱起來、喝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而我的眼眶也不禁的濕潤起來。

可是,他們懂得那一段歷史,懂得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重新建立起來的艱辛,或者說他們那一代人都懂得。但我們這一代,這份應該銘記的責任和使命,卻逐漸模糊了起來。

除了時間的演替,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年代下的我們難以體會那種家國情懷之外。更重要的是,歷史變了。並不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改變了,那不可能,因為已發生過的無可改變﹔而是歷史的記錄、講述、評判和思考變了。

有人出來質疑,有人出來篡改,有人出來批判,甚至有人出來妄議和侮辱。前些日子,一部關於分析《雷鋒日記》真實性的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隨之而來的是對黃繼光、邱少雲的革命先烈的質疑,對長征路上四渡赤水、遵義會議的妄議。有人甚至拿出疼痛與忍耐疼痛極限的數據來佐証自己的謬論,即黃繼光不可能忍受大火一動不動。我家樓下住了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爺爺,他從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憤怒的摔了杯子。爺爺告訴我“純粹胡扯,像黃繼光這樣的,志願軍裡面多得是!”爺爺原先是九兵團駐扎福建准備進攻台灣的,朝鮮戰爭爆發,他們整個兵團接到的死命令是火速開往朝鮮戰場。當時正值寒冬,福建的冬天隻需穿薄外套,而朝鮮境內零下三十度。整個九兵團在中途沒有停車,直奔朝鮮對抗美軍王牌陸戰一師。零下三十多度啊,戰士們穿著在福建穿的單衣對抗美軍,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九兵團。

當時聽完之后我和爺爺一起哭,抱頭痛哭。哭的不只是當時的壯烈,還有如今的遺忘。

毛主席曾在詩中這樣寫道“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今天翻地覆的生活,最不該忘記的就是昔日浴血奮戰的革命斗士,最不能改變的就是那段鐵骨崢嶸的歲月。

所以寫在這次採訪之前,我稱之為前記。丈量長征歷史,就是用腳去走,一步一步地感受,重走崢嶸歲月,聽聽那些老兵們的講解,看看當時險峻的地形和紅軍跋涉的路線。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受,隻有像當年那樣走下去,才能體會到當年那種應該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北京理工大學 張立群)

(責編:趙英梓、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