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寫在臨行之前:探尋繼承長征的記憶

2016年08月21日10:1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對於長征最初的感知就在毛澤東這首詩裡,在咿呀學語時父親的吟誦當中。可惜的是,從小就聽說了長征,但對它的認識卻始終停留在電視劇傳奇的故事裡,在教科書一本正經的說教裡,在人們唇齒間的笑談中。

直到有一天,有個機會降臨,告訴你可以親身前往那曾經上演了壯麗故事的地方,去觸摸那些留存下來的遺跡,感受它們的余溫。

像是命中注定。

前段時間在報社實習,有個任務就是聯系如今還健在的老紅軍,准備採訪。在首都圖書館,一張張翻閱曾經的報紙,在字裡行間尋找有關他們的線索。然后擬出一張隻有姓名、出生地和十年前居住地的名單,開始大海撈針般地打電話。天南海北,隻能靠一根電話線反復求証他們的足跡。

聯系的結果,大多是不知去向,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溘然長逝。才突然發現,那場曾驚心動魄的征途,已經穿越了80年的風雨,留下斑駁的記憶。那些記憶的攜帶者們,也已然散落天涯。

隻有他們的故事依然在生生不息地流傳著。最小的紅軍蘇力,在8歲時就投奔了紅軍,硬靠自己一雙腿,走過了漫漫長征路﹔老紅軍陳芨三次過草地,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最后靠著一隻牛蹄支撐自己走出草地﹔一位紅軍段克禮,在路上煉出了邊走路邊做夢的本領,有幾次都夢見了吃米飯……才發現當時過境遷,長征已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時候,這些故事依然能穿越歲月的積塵,繼續溫暖我們。

比起苦難,更讓人動容的是他們的樂觀堅毅。老紅軍王定國在向人們講述過往故事時,總是樂於選擇那些快樂的瞬間,其中有血雨腥風,更有陽光雨露,一如她在回憶錄《后樂先憂斯世事》中平靜、安詳但又飽含熱忱情感的筆調。

不禁在想,我們還有多少個十年,繼續與這些幸存者們對話,從他們口中汲取那些鮮活的記憶,留給自己反復咀嚼回味。在未來某一個或挫敗或茫然的時刻,體悟到一股歷久彌新的感動與力量。

或許這正此行的意義所在,在一段記憶將要消散的時候,我們承擔起聆聽的責任。去探尋,去繼承,成為新一批記憶的攜帶者,讓這份感動薪火相傳。

(葉依穎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責編:趙英梓、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