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那場八十年前的遠征

2016年08月21日10:1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八十年前的那場遠征成為一個政黨的轉折點,成為史書上一座豐碑,成為許多人崢嶸歲月裡的驚鴻一瞥。可是,隨著時間慢慢地沉澱,長征對於當代的我們而言,慢慢變得模糊。

是的,八十個春夏輪替讓我們離那個時代過於久遠,久遠到大多數的我們隻能從兒時的睡前故事、教科書或者影視劇中得到那段崢嶸歲月的模糊印象﹔久遠到我們腦海裡隻留下“兩萬五千裡”、“三萬人”、“雪山、草地”、“遵義會議”這些簡單的隻言片語﹔久遠到下筆時不知道去怎麼寫這件曾經是那麼驕傲那麼艱苦卓絕的史詩。

當我選擇去了解、去觸碰那段歷史時,長征就不再是那些簡單的字符或者模糊的印象。但是,當我越了解那段歲月越感受到歷史總比書中描寫地更加殘酷,言語從來沒能將那個故事的感動與心酸表達出千萬分之一﹔文字描寫不出鮮血淋漓的戰斗場景,也刻畫不出長征途中那些險阻帶給先烈們的絕望,而這些都是他們親身的經歷。我想起了長征路上留下的許多故事,還記得那個寧可啃著堅硬的牛膝骨,也不願多去吃一口干糧的紅小鬼﹔還記得把棉衣分給其他戰士,而自己凍成一座豐碑的老軍需官﹔還記得周總理與戰士一起享用的最后半碗青稞面。還記得許多許多,這麼多的故事與人便匯成了一種精神,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什麼?是堅持黨的領導,理想科學、信念堅定的共產主義精神﹔是面對絕望仍不言放棄的艱苦奮斗精神﹔是眾志成城,緊密團結,服從大局的無私奉獻精神。

八十年前的硝煙早已離我們遠去,長征也漸漸成了一段歷史記憶,我們生活在一個安逸的“小時代”,並且越來越習慣這種“小時代”的“小我”與安逸。在這個信仰日益多元化的時代裡,原本應該大力弘揚和傳承的主旋律,那些曾讓我們熱淚盈眶的理念和信仰卻漸漸讓位於那些“小時代”裡“小確幸”。我們越來越關注娛樂、旅游、美食或者工作、房子與情感。那些傳承的精神漸漸被我們遺忘在博物館,存放在教科書裡。

誠然,和平的時代裡不需要英雄去力挽狂瀾,不需要志士舍身赴死去拯救危局。這是一個不需要先烈的時代,但這是一個需要先烈精神的時代。要知道,現在的和平與繁榮是八十年前那些先烈用拋頭顱、洒熱血換來的,他們最寶貴的傳承不應該收進博物館,存放在教科書。“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一次次的緬懷,不僅僅是為了提醒我們不忘初心,傳承長征精神,更是鼓舞我們在面對艱難險阻,面對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敢於拼搏,敢於堅持。

即將踏上征程去追尋長征的故事的我是幸運的,我相信那些真實的歷史痕跡會告訴我更多關於那場遠征的故事,那場八十年前的遠征。(魏晗博)

(責編:趙英梓、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