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重溫長征史,弘揚長征魂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砥柱伊誰?縱觀萬裡征程,信仰矣。
——題記
歷史的巧合阡陌縱橫,派勢的較量策略萬變,回望八十年前,中國共產黨長驅直至兩萬余裡,縱橫十一個省,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橫穿野草地……一路走來,可謂內外風雨兼程。然而最耀眼的輝煌,往往來自於最深重的苦難。他們滿腔救國熱情,拋頭顱,洒熱血,奮勇投身於革命熱潮,縱使鮮血撒遍神州仍不屈不撓地堅守與前行,最終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最為凝重的一筆。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歷史已經充分証明紅軍長征中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正是由於在長征中,黨和紅軍找到了正確的行動方向,澄清了黨內是非,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才使中國革命得以轉危為安。顯然,長征不僅是一個長途行軍打仗的艱難跋涉過程,更是一個不斷求是的艱難“跋涉”過程。通過對中共產黨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每一段歷史故事的咀嚼,我漸漸感受到先驅們做出那些選擇時最為真切的背景,對歷史逐漸有了一定的客觀認識,修正了對過去的一些虛假而浮夸的認識。真理往往是在與多種思想進行公平自由的競爭中得以產生與發展的,唯有正視歷史、剖析歷史、解讀歷史,在遭遇挫折時懂得勇於承認自身的缺陷和錯誤,勇於做出實事求是的更正,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感受到那份執著與力量,汲取前進的動力,才能對未來應該有更深入的思考,才能指引著國家真正的走向獨立、走向富強、走向復興。
最重要的是,我終於明白了是什麼力量為共產黨人經歷的苦難歷史賦予了輝煌的內涵,沒錯,那就是信仰。一個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等於沒有靈魂﹔一個民族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如同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則永遠不會自主強大。它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奉獻,一種給予,一種能給人以勇氣的自信,同時也是一種極具考驗性的糾纏,在信仰傳遞受到阻礙時,它會帶給人超越肉體的靈魂煎熬,這也是走向輝煌的苦難必經之路,唯有在種種磨難面前始終不拋棄,不放棄,不斷修正錯誤,不斷增強意志,才能完成黨的成長與蛻變,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藍圖。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紛鳴,在新世紀新階段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必將如歷史上的長征一樣,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正因為有無數的烈士前赴后繼,舍生忘死,向著信仰的方向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因為集合著無數為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堅守並繼承這一份份輝煌成果與精神力量,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復雜環境沒有改變,甚至比以往更困難。
伴隨著中國的崛起,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對它的懷疑、擔憂、攻擊也時有耳聞。我們雖迎來了國家的盛世,但更多棘手的問題也凸顯在我們的青春歲月裡﹔我們面臨著不曾擁有的機遇,同時也遭遇著不曾經歷的挑戰。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黨內出現了不少腐敗分子,他們在各種利誘面前忘掉了自己最初的信仰,貪欲膨脹、利欲熏心,丟棄並背叛原則,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沉迷於紙醉金迷的腐朽之中不可自拔,這成為了國家安定的巨大隱患。因此,作為學生黨員,我們要充分響應黨中央反腐倡廉的號召,銘記苦難的意義,銘記革命先烈們誓死擁護的崇高信仰,銘記苦難歲月裡的堅忍與不屈,銘記多難興邦的厚重與微溫,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自覺地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面對物質利益的強烈誘惑,不沾不染,自覺抵制,並正確看待權力,做到眼光遠大,心胸開闊,自覺奉獻,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用有限的青春,去書寫無限的可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需要我們深深的沉澱於心,行之於任。帶著對塵封歷史的敬畏,帶著對英雄的懷緬,帶著對真理的追尋,回看革命的蒼茫歲月,那紅色旗幟的光芒依舊泛著耀眼而熾熱的光芒。信仰要堅守,也要傳承,無論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還是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這份赤城的信仰始終如一,凝聚著中華兒女的力量,在動蕩的歷史中寫下不朽的傳奇。(北京印刷學院 聶慧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