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重走長征路、青春跟黨走”首都大學生記者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集體採訪活動

紅飄帶之長征記憶

2016年08月19日18:0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長征即將勝利之時,偉大的毛主席難忍心中的豪情壯志,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每每讀到這首詩,都感同身受,都被偉大的長征精神深深地震撼,長征之險阻,將士之頑強,萬眾之團結,一幕幕如河流般奔騰眼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二萬五千裡長征的勝利結束,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指引著我們未來的道路,去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家。

“ 那時最大的困難還是吃飯問題。草地的積水烏黑發臭,聞到就使人惡心,更難以下咽。至於能填肚子的東西就更少了。進草地前,大軍雲集在人煙稀少、地瘠民貧的少數民族地區,難以籌集到多少糧食。進草地后,盡管大家都很節省糧食,仍堅持不了幾天,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帶充飢。吃這些東西,現在來看是難以想象的,在那時卻能燃起一個人的生命之火,不少人就是靠一把野菜、一根皮帶,堅持下來走出草地的。”每每聽爺爺講述紅軍長征時的艱苦歷程,我都熱淚盈眶,這需要多麼堅定的信仰和頑強的毅力才能度過那樣艱苦卓絕的日子,這是爺爺講給我的“長征記憶”。

向英雄們,致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裴瑞穎)

(責編:王藝錠、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