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爸媽過暑假

8月3日,位於廣州老城區繁華地段的珠光市場,林著(右,小學一年級)和姐姐林小貝(小學三年級)在媽媽的攤位上。姐弟倆平時在清遠老家上學,由奶奶照看。盡管攤位不大,但他們每天都玩得很開心。姐姐說她最希望媽媽能夠給自己買一個芭比娃娃,而弟弟則更喜歡遙控飛機。
張家瑞(右)和弟弟在媽媽的攤位旁看漫畫書。張家瑞今年7歲,來自汕頭。媽媽說,兄弟倆平時在家的時候都很乖,除了能幫家裡做家務,還能到菜市場打下手。兄弟倆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去水上世界玩耍,可惜媽媽要照顧生意,一直沒能實現他們的願望。
7歲的梁慧芳(左)平時跟外婆在茂名老家上學,暑假的時候才能跟父母和3歲的妹妹在廣州團聚。每天,媽媽做生意的時候,梁慧芳就帶著妹妹乖乖地坐在木板上看動畫片。
孫嘉欣,8歲,在湛江上小學二年級,和姐姐孫嘉梅在幫助家人照看攤位。沒客人的時候,姐妹倆就在攤位裡相互打鬧玩耍。妹妹說這裡比老家好玩,因為在這裡新認識了很多的小伙伴。
黎燕姿,小學六年級,廣西玉林人,平時跟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媽媽在賣菜的時候,燕姿就在一邊認真地觀察和學習。她每天除了幫助家裡打掃衛生,還能在菜市場裡幫忙擇菜和收錢。
周炫樂,初一,廣西梧州人,平時跟爺爺住在一起。爸爸媽媽每年暑假才能把他帶到身邊,但周炫樂說他更喜歡在老家過暑假,家裡有很多小伙伴可以一起玩。他最大的願望是去故宮。
陳浩鋒,9歲,小學二年級。平時跟爺爺住在增城老家。8歲的時候第一次跟著媽媽到廣州。每天中午的時候到菜市場幫忙,浩鋒說在這裡能夠學到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能夠被人表揚很開心。
今年暑假,位於廣州老城區繁華地段的珠光市場,多了許多從外地來找父母的小候鳥。雖然來到父母身邊,但他們的暑假生活中,似乎並沒有父母的存在
8月5日,位於廣州老城區繁華地段的珠光市場,9歲的陳浩鋒一個人在攤位招呼著來往的客人:“這是本地的苦瓜,才一塊錢一斤。”媽媽下樓搬貨去了,他幫著守攤。整理蔬菜、過秤、找錢,他動作很嫻熟。對面的阿姨一邊接過他手中的菜,一邊對他投來贊許的目光:“小朋友,你可真能干。”
陳浩鋒的老家在廣東增城,平時他跟爺爺待在一起,盡管離這裡不遠。父母每天要守著攤位的生意,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現在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每次放假的時候,就打電話來說,希望能夠到廣州來看看。”陳浩鋒的媽媽說,去年陳浩鋒才第一次到廣州與父母團聚。
珠光市場是一個大型的肉菜綜合市場,聚集了來自廣東及外省區的小商販在此賣菜。暑假期間,在這個市場裡,出現了很多像陳浩鋒一樣的小朋友,他們大部分是從老家到廣州與父母團聚的留守兒童。他們除了在菜市場裡嬉戲玩耍,還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他們別樣的暑假生活。
菜市場人來人往,顯得有些嘈雜。為了方便照看兩個孩子,梁慧芳的媽媽從擺滿各種蔬菜的攤位上挪出一小塊地方,放上一塊木板,再從市場上買回一台二手的筆記本電腦。每天,媽媽做生意的時候,7歲的梁慧芳就帶著妹妹乖乖地坐在木板上看動畫片。盡管有些擁擠,但姐妹倆卻看得非常開心,時不時發出歡樂的笑聲。
准備上初一的黎燕姿第一次到廣州,她此前在廣西玉林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賣菜的時候,她就躲在后面,目不轉睛地看著爸爸如何招呼客人、過秤、算賬、找錢。媽媽在擇菜的時候,她又馬上挽起衣袖,學著做起來。她說自己以前隻知道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賺錢,並不知道他們具體做什麼,現在第一次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我現在長大了,也應該學著幫忙,分擔一些家裡的勞動了。”黎燕姿說。
陳浩鋒的爸爸是餐廳的廚師,媽媽和舅舅在菜市場裡租了個攤位賣菜。為了方便照看生意,他們在菜市場周圍的一個老舊的居民樓裡租了一間小房子。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要起床出去進貨,爸爸媽媽不願意吵醒兒子,就早早地將早飯做好,把鑰匙留下,悄悄地出門。每天早上8點,小浩鋒起床以后,自己吃完早餐,收拾好碗筷,打掃完家裡的衛生就開始做“暑假生活”的作業,到中午12點的時候才到菜市場跟媽媽會合。
盡管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但是陳浩鋒說,他還有一個小小的心願:“聽其他的小朋友說廣州有很多水上樂園都特別好玩,我自己也特別想去。”每天他在菜市場裡努力干活,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夠抽出一天的時間帶他出去好好地玩一玩。
像在這個菜市場過暑假的小候鳥一樣,不少來城市找父母的留守兒童,多數隻能在租住地或者父母工作的場所活動,很少有機會體驗城市孩子的暑期生活。雖然暫時和父母生活在了一起,但大人們忙於生計,無暇照顧,交心的時間更是寥寥無幾,“小候鳥”們也許正面臨“二次留守”的尷尬。(夏世焱/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