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磨滅的因紐特人傳統:狗拉雪橇、吃生肉

本文系人民網獨家發布,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在加拿大伊魁特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碰到這麼一樣東西:幾塊石頭搭成的酷似人體的“建筑物”,這就是著名的Inuksuit或者Inukshuit或者Inuksuk,有音譯為“因努克舒克”“因努伊特石堆”的,也有意譯為“指路人石標”的,它與狗拉雪橇、北極熊等一起構成因紐特的文化標志。加拿大納努武特省的省旗上就印有它。在我調研的伊魁特市,隨處都能在紀念品商店的商品上看到它:它是各種紀念品上的商標,以及各種 恤衫、帽子、扑克牌上的圖案。
那麼“因努伊特石堆”有什麼作用?當地人告訴我,北極地區的樹很少,野外除了石頭什麼都沒有。以前因紐特人外出打獵,有時一連要出去好幾天,很難辨認回家的路。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順手搭一個因努伊特石堆,用來指引回家的路。現在因紐特人已經會用指南針,不用再靠搭石頭辨認方向了。但他們對因努伊特石堆還是情有獨鐘,喜歡到處搭一個,尤其是在野外,大大小小的因努伊特石堆給光禿禿的山增添了些許生趣。
除了因努伊特石堆能給獵人指路,狗也能將迷路的獵人帶回家。狗拉著雪橇,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狂奔,這是非常經典的畫面,也是因紐特民族的文化象征。那裡的狗被稱為“因紐特犬”,又稱“極地犬”。這種因紐特犬具有極地狼的血統,體型巨大且非常耐寒,在零下幾十攝氏度時也能擠在一起安然入睡。
狗對因紐特人非常重要。在過去,如果沒有狗,因紐特人就會寸步難行,而且這些忠實的獵犬還會給主人預警危險。除冬天拉雪橇、夏天馱東西,因紐特人還用他們來拖船,充當“纖夫”。這種狗非常聰明,對主人忠誠度極高,甚至會為救主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一時一刻離不開因紐特犬,否則根瓦努阿圖上正在游戲的兒童本無法在北極地區生存。我聽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加拿大聯邦政府“再安置”因紐特人時,有些因紐特人不願意遷到新社區居住,政府就派人打死他們的狗隊,這樣因紐特人隻好乖乖就范,到社區去居住生活了。
盡管現在因紐特人有了冰上摩托車,出去打獵更為方便快捷,狗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可養狗在伊魁特還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不同的是,大多數家庭隻養一條狗而不是一個狗隊,狗種也不全是因紐特犬,而且養狗也不再是為了打獵或辨認方向了,跟其他地方的居民養寵物差不多。不過我在伊魁特也見過兩支狗隊,每支狗隊有七八隻。我問狗主人為什麼還用它們外出打獵。他告訴我,狗能辨別方向,冰上摩托車就沒有這個能力,更重要的是狗容易飼養,喂給它們海豹肉就可以了,而海豹肉在伊魁特很容易買到,價錢也不貴。另一個原因是冰上摩托車需要消耗汽油,他們的經濟狀況不足以負擔這些費用。
現在每年的冬春之交,伊魁特的因紐特人都會組織一年一度的狗拉雪橇比賽。比賽的路程從伊魁特到吉米如(另一個因紐特人的居住區,位於伊魁特的西南),一路翻山越嶺,往返路程長約350公裡。
這段路程如果乘坐飛機往返隻需要70分鐘,但一個狗隊最快也要跑上40多個小時。現在狗拉雪橇已成為因紐特居住區一道靚麗的風景,外面的人來旅游一般都會坐上雪橇,在風馳電掣間體驗一把因紐特人的文化。
因紐特人還有一文化特征就是吃生肉,印第安人就是根據這一傳統習慣而蔑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但事實上,因紐特人確實愛吃生肉,用他們的話來說,這是他們的傳統食物。
其他地區的人一聽說“吃生肉”,一定會齜牙咧嘴直搖頭,認為這是野蠻的特征,他們不知道,在北極地區,沒有草、沒有樹,有的只是光禿禿的石頭,因紐特人沒有柴火將食物燒熟。同時這裡也缺少蔬菜和水果,據說直接吃生肉可以把動物身上的維生素吸收到人體內。如果把肉煮熟了,維生素就會分解,長期得不到維生素,人就會得壞血病,因紐特人也就不可能生存下來。吃生肉不僅可以幫助因紐特人攝取維生素,消化速度也會變慢,因而能儲存更多的熱量。因紐特人在外面打獵,追逐一個獵物,可能要連續十幾個小時跟著獵物跑。吃一頓生肉可以在七八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內都不會產生飢餓感。所以,“吃生肉”對因紐特人來說是生存下來的必須手段。久而久之,也就變成了他們的文化特征。
現在,盡管伊魁特大超市裡都有出售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豬肉、羊肉、牛肉、雞肉也應有盡有,但因紐特人還是喜歡他們的傳統食物:海豹、馴鹿、鯨、魚等,吃生肉的習慣也還是一直在延續。(潘敏)
來源:留學生雜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