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名校分校中考成績提升迅速 老師:簡直是一種奇跡

近幾年來,本市中小學名校辦分校的步伐不斷加大,家長和學生對於家門口不斷涌現的名校所辦分校關注度更是越來越高。就在本市中考成績公布之后,記者對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北京二中通州校區、北京四中璞瑅學校、十一學校一分校等本市10所參加中考的名校所辦分校中考成績進行梳理發現,名校所辦分校成績經過幾年發展提升迅速,區內中考排名持續攀升。有的學校甚至首年經歷中考就躋身該區中考成績的第一梯隊,在名校“光環”下的這些學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記者梳理本市部分名校辦分校的中考成績后發現,這些名校所辦分校中考成績無論從優秀率還是全區排名都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比如,2013年正式新建,今年首次迎來中考的北京四中璞瑅學校以總平均分528分的成績在豐台區中考排名第五位,進入豐台區中考第一梯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今年中考570分以上人數4人,朝陽區前50名有9位,前100名有超過1/4是該校的學生。該校近1/4的學生取得了560分以上的成績﹔十一學校一分校今年共有108人參加中考,總平均分比合並校前提高了61分。總分優秀人數達到56人,優秀率為51.85%,是合並校前的7倍。500分以上的學生數50人,比合並校前增加41人﹔北京二中通州校區的中考成績也較去年高出28.2分。
同時,北京二中亦庄學校今年的中考成績已經在全區39所初中校中由入學時的第12名攀升至大興區第7名,其中翔班英語、物理、化學三科優秀率均為100%,位列大興區第一名﹔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台實驗學校今年的中考總平均分則由2014年接管之前的29名提升到今年的24名。
探因
課程改革 豐富課程內容
提到名校所辦分校的成績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提升,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名校對於其所辦分校的理念灌輸、課程改革。“知道成績的時候我都哭了。我們想都不敢想,原來206最高的成績頂多在海澱也就排2000-3000名”,用原206中學德育主任、現任十一學校一分校學部主任隋子英老師的話來說,在2014年合並校后的成績變化“簡直是一種奇跡”。學生還是206的學生,為什麼學生成績卻進步神速?隋老師分析,首先確實是名校理念的全盤灌入,教學理念帶來頂層設計、課程體系架構的全面變化。豐富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新的閃光點被發現,他們找到了在學校的存在感。
教師培訓 提升教學水平
除了課程體系的改革,名校對於所辦分校的教師培訓也使得學校老師整體水平普遍提升。據八十中棗營分校校長黃乃麗介紹,八十中學棗營分校在去年4月正式加入八十中教育集團后,原棗營中學和小學的老師就參加了八十中學集團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此外,學校還組織了一批青年教師到八十中學的教育集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這都對老師整體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名校效應 留住優質生源
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名校所辦分校帶來的升學優勢和資源優勢也讓不少相對優質的學生留在本校。據民大附中豐台實驗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民大附中承辦前的王佐學校是一所具有九年一貫制及幼兒園於一體的學校,學校的生源一直都是豐台區西片較弱的生源,成績也相對墊底。
自從民大附中承辦之后,除了學校教學理念的提升之外,升學方面也具有了部分學生初中畢業后直接進入民大附中本部的高中指標,以及本市對於一般初中校的一些利好政策,讓不少學生有了學習勁頭。以往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就不斷流出生源的現象明顯減少,為本校留住了相對優質的生源。
據悉,從2005年起,本市正式啟動名校辦分校試點工作開始到2012年又正式啟動“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本市所辦分校也進入了高潮期,對本市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今年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大力推動教育公平優質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統籌配置義務教育資源,促進校長和教師在城鄉、校際間合理流動,加強教師培訓,加快數字學校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文/記者 武文娟 林艷 張昆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