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大學校長的最后一課

張榮寄語山東大學畢業生:在創新的天空翱翔

2016年07月04日18:3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來賓、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6萬余名師生員工,向今天的主角——2016屆全體畢業生同學和你們的親友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對在座的每個人來說,今天是一個值得特別銘記和永久珍藏的日子。前面各位代表的發言飽含深情,言辭懇切,讓我十分感動。剛才受到表彰的各位畢業生同學,你們真的很棒,我為你們點贊!而且我要說,山東大學2016屆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優秀的,我要為你們所有人的“不負青春”點贊!

大學是生命的饋贈。亞裡士多德曾經說過,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在今天這個品嘗甜蜜果實的特殊時刻,我們不能忘記為同學們的成長付出過辛勞和汗水的人們。我提議,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辛勤養育你們、永遠關愛你們的父母,送給對你們言傳身教、為你們授業解惑的老師們!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三年前我來到山大的那一天仿佛還在昨日,轉眼間就到了為2016屆的同學們送行的日子。開場時播放的畢業視頻非常精彩,一個個畫面記錄下你們山大歲月的點點滴滴,同學們專注的表情、會心的微笑、濕潤的眼眶、熱烈的掌聲讓我動容。我清楚地記得,你們給校長信箱的來信、在校長在線的留言以及在“山大日記”抒發的感悟。我也知道,學校的生活不全是美好——你們吐槽校區間的交流有些“山高路遠”、住宿的條件讓人“黯然神傷”、舌尖上的山大“盛名難副”,自習室經常“一座難求”。作為校長,我感到虧欠你們很多,在這裡我要代表學校向你們真誠地表達歉意!對你們幾年來的信任、理解、包容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

同學們,雖然學校目前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我們追求卓越、創建一流的意志是堅定的。在你們的見証和參與下,學校這幾年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去年8月,我們成功舉辦了素有“史學奧林匹克”之稱的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這是大會成立115年來首次走進亞非拉國家,大會增設“國際歷史學會—山東大學青年歷史學家獎”為常設獎項,在這一頂級學術論壇上留下了永久的山大印記。在此也感謝2016屆的許多同學作為志願者參加了這次盛會,為大會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前不久,在荷蘭萊頓大學CWTS發布的2016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山大排在中國大陸高校的第9位。根據上個月剛剛更新的數據,學校有15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進入到ESI世界排名前1%,名列國內高校第八位。其中,我們的化學學科進入ESI前1‰,數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進入ESI前1.5‰,物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環境與生態學、免疫學、動植物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農業科學等進入ESI前1%。經過4年多的建設,我們的青島校區由一紙藍圖變成了美麗現實,將於今年9月正式啟用,由此形成我們新的辦學格局。這些成績,是在社會各界幫助支持下,我們全體山大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為今天的慶典進獻的一份特殊賀禮!

今天的典禮具有雙重的意義,它不僅是你們完成大學學業的一個標志,也是學校兌現承諾的一種儀式。早在1901年立校之時,山大就確立了“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115年來,這個庄嚴的承諾一直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從未偏離,從未動搖,從未改變!今天的典禮昭示著,在經過了知識的洗禮、智慧的啟迪、文化的浸潤、人格的熏陶之后,你們已成人成才,山大再一次用行動兌現了為天下培養造就人才的諾言。典禮之后,你們將從這裡出發,奔赴各地,走向世界,傾你們所學、用你們所長、盡你們所能,去報效國家、服務社會、貢獻人類!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干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同學們,我們正處在一個呼喚創新、倡導創新、崇尚創新的偉大時代。從“互聯網+”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工業4.0”到“中國制造2025”,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每一個口號和行動,都充分說明“創新”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命題。剛才李衛學長和王小舒老師向大家闡述了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借這個機會,我也想與同學們聊一聊關於“創新”的一些思考和認識。

首先,創新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巨大潛能。創新是人類的天性,是進步的動力,一部波瀾壯闊的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日新月異的創新史。在人類的起源和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真正讓我們擺脫飢寒交迫的不僅僅是有形的物質資源,更有深藏在我們體內的創新意識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創新可以分為很多層次,也體現為很多形式,創造新產品是一種創新,創發新技術是一種創新,創立新理論是一種創新,創建新制度也是一種創新,甚至用新的視角觀察事物、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等等,也都是一定意義上的創新。創新並非高不可攀,隻要用心觀察、深入思考、不斷實踐,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可能,每個人都可釋放創新的潛能。前不久,火爆微信朋友圈的山大畢業生航拍照,你們擺的一個個pose、喊的每一句口號,還有那些為你們拍照的無人機,不都是你們創新潛能的發揮嗎?

其次,創新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深沉稟賦。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在綿延500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許許多多聞名於世的文明成果,不僅在農、醫、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還取得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一大批發明創造。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兩彈一星”、人類基因組測序、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莫言老師、屠呦呦女士陸續獲得諾貝爾獎,更是從一個重要方面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第三,創新是山大百年傳承的優秀基因。大學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山東大學的誕生是順應時代、求變求新的結果。建校115年來,她不斷地創造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文化。從“童魚”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從“彭一般原理”到參與阿爾法磁譜儀、ATLAS強子對撞機等項目為暗物質研究和“上帝粒子”發現做出卓越貢獻,一項又一項的杰出成就,積澱形成了山大特色的創新基因。前不久,5名90后小伙子研究制造了一台機械臂,它可以寫龍飛鳳舞的毛筆字、寫深情款款的情書,甚至還可以穿針引線。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還可以用語音、肢體語言或者意念來控制它。它的出現引起了轟動,而它的5名設計者中,有4位是山東大學的畢業生!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屆屆像你們一樣的莘莘學子,才是山大這片創新沃土上培育出來的最燦爛、最活躍、最珍貴的創新成果!在你們每一個人身上,都閃耀著山大標識的創新DNA!

同學們,創新的時代成就創新的事業,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命運之神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2300多年前,也是在這一方熱土上,我們的山東先賢、亞聖孟子說過:“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而你們,作為當代山東這片土地上最有活力的創新群體,理應繼承和弘揚孟子這種“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勇敢地擔承起時代賦予的創新使命,書寫出絢麗多彩的人生華章!

——希望你們始終堅守求善的品格。創新不是盲目地標新立異,創新的目標在於求善,創新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從雲計算、大數據到打車軟件、網上商城,創新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提升著人們的幸福指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創新之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這方面,我校88歲高齡的王文興院士為大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為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堅持與霧霾斗爭10余年,成為我國PM2.5治理的先行者和大氣環境化學的奠基人。他告誡年輕人,“搞科研就像進廟修行一樣,不要想著發財,因為這不是發財的工作”。這就是品格,一種踐行校訓“氣有浩然”的高尚品格!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堅持有為有守,在創新的大潮中把握住正確的航向!

——希望你們大力弘揚求是的精神。創新的基礎在於求是。任何創新的實現,都是建立在對真理的探求、對規律的認識基礎之上的。愛因斯坦認為,“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剛才李衛校友的精彩發言,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求是的真諦。這裡,我還要特別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因為,求是的基礎在於學習。華羅庚告訴我們:“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這既是一個不斷創新的時代,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同學們畢業走向社會,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而應該是新的學習階段的開始。希望你們謹記校訓中“學無止境”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中獲新知、求真理、創業績。

——希望你們積極提升求變的能力。求變是創新的途徑,而創新本身也是一種變化。20世紀最有創造性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畢加索,由於藝術手法不斷變化,被世人稱為“藝術變色龍”。與我們合作發起成立“2025創新創業聯盟”的海爾集團,其成功之道也在於不斷地求變創新。在“求變”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一種求異的思維品質,也就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逆向思維。歷史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體現“求異”思維的例子。這種逆向的“求異”思維,是我們在“求變”中實現“創新”的關鍵所在。因為,創新需要的是跳出框框去觀察與思考問題,需要人們揚棄老路去開辟新路,如果沒有“求異”就很難做到“求變”,更談不上“求新”。同學們應該積極用“求異”的思維去提升“求變”的能力,敢於挑戰權威、勇於質疑傳統、樂於打破陳規、善於實現創新。

同學們,以上三者,“求善”指引的是方向,“求是”提供的是動力,“求變”明確的是路徑,是我們實現創新的核心三要素。有人說,“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那就讓我們用“求善、求是、求變”的火種,一起來點亮“創新”這盞明燈,讓她的光芒指引著你們去開創美好的未來!

母校永遠為你們祝福!

(責編:王藝錠、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