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志願幫幫團:如何甄選原汁原味的大學教育

梁挺福
2016年06月12日09:51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很多還未邁進象牙塔的學子,對於大學生活的想象可能是這樣的:自己的大學在城市的繁華地段,生活美美滋滋的。。白天,和師哥靚姐在圖書館裡、在大樹下取經交流﹔夜幕降臨,約一眾好友一起去看風景、吃宵夜﹔周末則穿梭於城市的博物館、文化館等地汲取知識養分。然而,大學報到當天,發現自己置身於這座城市的幾環之外甚至是村裡時,相信很多學子的內心無比失落。

目前,高校分校區也算得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外遷”。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等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放眼望去,村裡的大學真是不少。這些分校區多少還可以接受,孩子們在鄉下待段時間還有機會回到城裡的校本部繼續學習。

作為中國法學教育最高學府之一的中國政法大學,基本上本科生都在昌平就讀,研究生院在海澱區薊門橋邊。還有一種學校,校本部和分校區分居兩地,相隔數千裡,比如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和煙台校區)、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和威海校區)、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和蘇州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和威海校區)、山東大學(濟南和威海校區)、山東科技大學(泰安和青島校區)、曲阜師范大學(曲阜和日照校區)、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和宣城校區)、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和盤錦校區)、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和沙河校區)……這種異地辦學,考驗的不僅僅是教師職工的精力,更是其學術氛圍和教學質量能否切實得到保障。

在一切都求新求變的時代,原汁原味已然成為一種奢侈品。不少大學都曾掀起一股“更名潮”或“合並潮”,設立分校區的熱情更是從來沒有絲毫消退。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不僅要有高樓,更要有大師。大學的文化不僅僅體現在高大的圖書館、先進的實驗室和一大堆數字指標上。大學的文化更體現在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教授身上,以及積極向上、具有責任感的學生身上。

何為原汁原味的大學教育?筆者認為體現在以下幾點:

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校名本是一個學校歷史積澱的証據與體現,頻繁改名一定會沖淡學校本身的歷史底蘊。迄今為止,有9所左右高校逾百年而未曾更名:北大、清華、浙大、復旦、中山、武大、山大、川大、山西大學。相關統計,在全國近1500所公辦高校中,過去20年,有將近一半改過名字。

不曾設立分校區。高校設立分校區或是因為生源多而空間不足﹔或是因為教室、宿舍等硬件條件亟需改善等等。關鍵是在將學生往外“趕”的同時,要做好相應的配套設計,以保障學術氛圍與學習環境。

不曾合並其他院校。對於高校合並,也並非一刀切的全是壞處,有的高校的確因合並而有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比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把一牆之隔的中國金融學院並入,使其金融學科實力大大增強,校園面積大大提升,是一次軟實力和硬實力非常成功的“加法”合並。也有高校因合並而成為形式上的“巨無霸”。廣大考生填報高考志願時需要深入了解。

如今,接受原汁原味的大學教育儼然是一件奢侈品。筆者建議,未來的大學學子,上大學優先考慮那些沒有新校區,沒有分校區,不在大學城的大學。對於更名與合並的高校,一定要弄清高校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甄選適合自己發展的高校。

(責編:林露、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