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校園暴力頻發 專家建議設立符合未成年人的懲治制度

2016年06月11日08:24 | 來源:新快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專家建議設立符合未成年人的懲治制度

  “問題少年”以“炫暴”為榮,一紙通知難遏校園暴力

  據新華社電 眾人圍毆扇耳光、繩索捆綁拳打腳踢、煙頭燙傷逼吃穢物……這些“惡霸”行為頻頻在校園發生,使校園欺凌問題日益成為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為向校園暴力“亮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此前向各地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從中央部署到地方落實,專項治理能否根除校園暴力“惡之花”?

  有女生因“撞衫”被5個女孩打

  日前,一則發生在陝西洛南的校園暴力視頻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視頻中,一名瘦小的女生被逼靠在廁所牆角,外套被扒下來並被幾個女孩輪流扇耳光、踢踹。而施暴原因是被打女生與打人女生之一“撞衫”。警方通報稱,打人的5名女孩中2人在校、3人輟學,5人均為未成年。

  而就在不久前,山東日照一中學,也發生過一男生因被同學起外號等產生不滿,對同學暴力相向,連續踢踹並打臉。有圍觀者嬉笑著說“再來一遍”,還有圍觀學生要被打同學舔干淨鞋上穢物。

  事實上,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近期在多地發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以來,被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多達20余起。4月在京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6)》指出,近年來校園欺凌發生的地域范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省份,頻次密集,數量很大。日前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相關論壇上,有專家分析指出,當下校園暴力有“炫暴”現象、低齡化趨勢等特點。

  針對校園暴力問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4-7月各校開展治理,9-12月開展專項督查。

  通知涵蓋專題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公布學生救助和欺凌治理電話號碼等多項要求。並強調在專項治理期間仍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予以通報、追責問責並督促整改。

  人大代表:社區矯正法應盡快出台

  然而,專項治理期間,各地頻頻曝出的校園暴力事件也讓不少人擔憂:一紙通知能否讓治理校園欺凌“一勞永逸”?

  “這是教育督導部門下發的一個工作部署,不是法律法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治標更要治本,消除校園欺凌還需要“更多觸碰到深層次原因”。

  有專家認為,互聯網時代,暴力文化和暴力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不可低估。目前市面、網絡上的大量小說、游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對這些內容非常感興趣。

  “社會大環境是校園欺凌滋生的土壤。遇事不協商、不遵守規則、通過暴力方式解決,這種態度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會傳播到孩子身上。”儲朝暉說,社會道德風尚的樹立十分關鍵。

  針對互聯網暴力信息傳播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律師秦希燕認為,在完善學校管理工作之余,還要強化校園法制教育,加強對青少年接觸網絡的引導,懲治暴力信息的傳播。

  另外,儲朝暉告訴記者,在對校園欺凌問題進行調研中,他發現大多數施暴的孩子都有類似的家庭環境,例如曾被父母暴力對待、家境優越通過金錢“收買”同學、父母有權有勢等。“很大程度上,校園欺凌根子在家庭”。

  由此,儲朝暉、秦希燕等專家建議,在相關制度中,除學校外,應將監護人的教育、追責納入其中。

  秦希燕還建議,應建立健全校園暴力事件定性和責任追究常態機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的懲治制度,加大對青少年行為矯正的執行力度,社區矯正法應盡快出台,建立未成年人特殊教育體系。另外,應建立健全專門學校教育制度,對不被起訴、被判非監禁刑、尚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送入專門學校進行教育矯治。

(責編:王藝錠、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