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校園“毒”跑道不除后患無窮

2016年05月30日08: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校園“毒”跑道不除后患無窮

  浙江省溫州瑞安玉海中心小學新校區5月19日被爆出多名學生出現頭痛、流鼻血、反復高燒、過敏等症狀,家長質疑這些症狀與學校在今年初新投入使用的塑膠跑道有關。瑞安市教育局副局長黃海波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該校新校區20日便通知正式停課,目前已將學生轉移至老黨校就學,“直到新校區跑道整改至家長滿意,再恢復使用”。

  黃海波介紹, 5月21日在家長的參與監督下,已對該校區的操場進行了取樣封存,樣品已送至北京作進一步檢測,“大約10個工作日后出檢測結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今天致電玉海中心小學校長林國強詢問檢測報告事宜,對方未作出明確回應便挂斷了電話。

  監管的事情誰來辦?

  據浙江當地媒體早些時報道,林國強介紹,5月21日晚9點,浙江省教育廳派調研小組到學校調研校園環境空氣質量問題。調研小組中,除了浙江省教育廳體衛藝處的領導及兒科、呼吸內科的兩位醫學專家外,還有浙江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潘志彥,“我是周六晚(21日)8點多到的瑞安,一下火車就去了學校現場,晚上已沒有日照,但操場上還是能聞到一些異味”。

  在了解了學校的處理措施后,潘志彥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停課體檢、轉移學生、重新檢測樣本“都較為正確”。但令他擔心的是,即便找到了事后處理的方法,也挽回不了事前漏洞百出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去年浙江好幾所學校同時出現所謂‘毒’跑道現象后,我就開始關注,從原材料來看,有的廠商即便擁有合格証,也隻能代表一批受檢產品合格,並非所有產品都有質量保証。同時,即使把好了出廠質量關,現場施工和驗收也需要專業的督導”。

  據黃海波介紹,因玉海中心小學的建設是當地舊城改造項目的一部分,建設方是市舊城辦,採取的是“交鑰匙工程”,“且通常採取業主監管,也就是學校為監管主體,加上監理公司參與,然后才是職能部門。”但他強調,按照正常程序,去年10月完工后他們已對塑膠材料樣塊進行了檢驗,且12月又對學校空氣質量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苯、甲苯和二甲苯、甲苯二異氰酸酯等這幾類化學成分限量值均符合國家標准”、“甲醛、苯、二甲苯濃度均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居住區大氣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標准”,但這也沒能規避最終出現的問題。

  “檢測結果和檢測工況有關。”潘志彥進一步解釋,“比如檢測時正處於冬天,而隨著夏天到來,溫度升高,原材料裡面含有的有機溶劑也會隨之慢慢揮發。”如果在監管過程中有更多專業性的建議,也許能更好地保証檢測結果的有效性,調研小組最終對學校給出了“重新投入使用前,再進行空氣質量復檢”的建議。

  對於監管體系的重新規劃,黃海波表示,將引入相關質量檢測部門、且以職能部門為主體,“教育部門要更深地參與監管,但我們主要面臨塑膠跑道施工單位的誠信問題。涉及學生體質,不能利字當頭,這不是教育一家可以解決的,還要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才行。”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某東部省份曾出現多起“毒”跑道事件,教育主管部門曾提及修訂相關標准事宜,但請眾多部門開會、討論完后發現“這個頭根本沒法兒牽”。

  “標准”誰能說得清?

  在玉海中心小學的跑道出現問題后,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瑞安市開展了針對全市公辦、民辦學校的塑膠跑道排查,“包括從幼兒園到高中。”據黃海波介紹,參與排查的主要有環保、住建、市政園林、衛計和教育等相關部門,“沒有體育部門參與”,而依據主要是“學校提供相關招投標、驗收資料,以及有沒有按國家檢測標准《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 14833—2011)檢測的合格報告。”

  但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化學檢驗認証部部長郭中寶曾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根據現有的國標,即便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由於檢測的是特征污染物的總量,而非影響人體健康的釋放量,因此‘合格’也無法說明其對人體健康有無侵害。”這與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任俊的意見不謀而合,“國標是產品標准,是推薦性標准,從去年到現在各地出現的問題就能發現,光是參照產品標准根本不能達到現實的要求”。

  任俊所在的深圳便是去年最早曝出“毒”跑道事件的地區之一。今年5月初,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控制標准》(試行)(深建科工〔2016〕15號 ),稱“為切實規范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含幼兒園)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設計及施工,會同市教育局組織制定新標,試行6個月”。作為這份標准的主編,任俊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個標准不僅完善了郭中寶提及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釋放率”、和去年頗受家長關注“若長期接觸和吸收可能影響男孩生育能力”的鄰苯二甲酸脂等檢測項目,更重要的是“填補了建設標准和工程標准的缺失”,且在參考歐美國家指標的同時考慮了國內的情況,“增加了氣味評定”,“以防還有一些研究中沒發現的東西會侵害人體健康”。

  別讓人造草坪重蹈覆轍

  對於“未知”的風險,除了對原材料“源頭”的把控、施工環節要加強監管等建議,潘志彥根據經驗提出,要對塑膠跑道的使用風潮“進行遏制”,“尤其幼兒園更不建議使用,可以考慮用一些更安全的材料來代替”。

  但在任俊看來,還不能因為“毒”跑道的出現,就否定塑膠跑道在美化環境和防止學生運動摔傷等方面的優點,問題的出現或與市場的突然“走俏”有關。“以前學校的運動場通常是黃土加沙子,后來引進了爐渣,有了些彈性。到了上世紀70年代,合成材料的跑道出現在國內的很多高檔場合,直到這十幾年才開始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任俊說的市場,先是集中在校園,2003年便有專家提出校園建設塑膠跑道“需謹慎”,但現實的腳步仍然很快,甚至對不少訴苦“經費緊張”的學校而言,沒有一塊紅綠相間的塑膠跑道往往是“困難”的具體表現。於是,當廠商看好社會需求,管理部門對這個領域又不夠了解,恰逢市場需求猛增,才造成了標准和管理走在亂象之后的情況。

  “現在是控制質量的關鍵時刻。”任俊表示,目前在“毒”跑道中發現的有害物質都可以通過禁止使用廉價原材料等方式規避,“大部分是利益驅動下低價競爭的結果。”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市面上的塑膠跑道主要有三種類型:透氣型、混合型和全塑型,其中全塑型跑道造價高,鮮有使用,但其他二者的市場均價都低於成本價,尤其成本相對較高的混合型差別明顯,“符合國標的混合型的成本價是200元、210元/平方米,但市場價則隻有130元∼150元。”最關鍵的是,當“偏離造價”成為業內默認的競爭法則后,擠佔的正是正規廠商的生存空間。

  隨著民眾需求不斷發展,公園綠道、游樂場等場所對合成材料場地的需求仍在增加。任俊發現,高速發展的時候技術不是難度,成本也能接受,瓶頸在於標准和管理,“雖然暫時沒有嚴密的証據証明學生出現的症狀就是‘毒’跑道所致,但也無法証明和跑道無關。所以希望能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標准,盡可能通過規章制度去解決管理上的不足,不給偷工減料的人留機會”。

  雖然在地方上出台了新標,但還有更讓任俊感到擔憂的情況,“現在大家都聚焦在合成材料跑道上,很少有人關注人造草坪,就危害來說,后者更明顯。”任俊解釋到,人造草坪主要由草皮、黑膠粒和石英砂組成,“顆粒是浮在表面上的,比合成材料跑道更容易造成直接的侵害,且通常用於球場建設,面積會大於跑道。”而現在全國校園足球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可以預見,人造草坪也將迎來高速增長的市場前景,“要是還像合成材料跑道那樣,缺乏統一標准,監管缺乏專業支撐,問題也會很嚴重。”任俊坦言,去年“毒”跑道事件“天熱的時候都在處理,天涼了安靜了一段,很多人以為沒事了,沒著手解決,結果天一熱,問題又來了”。

 (梁璇)

(責編:王藝錠、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