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學者談哲學社科座談會:永遠站穩人民的立場

2016年05月20日17:3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歐興榮 賀迎春)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他強調,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座談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等專家學者先后發言。日前,記者就他們在座談會上的發言和感受採訪了三位學者。

康震:倡導專家學者走出課堂走出書齋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就文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做了發言,康震教授今天接受人民網獨家專訪時表示,要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普及與傳播,倡導專家學者走出課堂走出書齋,面向大眾和中小學普及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正能量。

康震向記者表示,他在會上主要就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普及與傳播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應圍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二要加大傳統文化的普及,把傳統文化真正送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增強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三是順應或者適應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要求,充分利用傳統媒介和新興媒體平台,傳播好傳統文化。

康震說,之所以提出這些建議,是因為老百姓在物質文化極度豐富后,在精神方面有著越來越強烈的訴求,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尤其濃烈的興趣。作為傳統文化研究工作者,需要尋找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方式,把傳統文化的要義和精髓准確、廣泛的傳播開來。“這些年,像央視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漢聽大會’,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這些方式証明是好的,適用的,應該積極地推進深化,並且不斷創新它的形式。”

康震還表示,習總書記在會上特別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要在黨的領導和指導下,走中國自己的路,要立足中國大地上,研究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這給了他很大啟發。他說,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如果與老百姓毫無關系,那這個成果就缺乏活力和生命力,優秀的研究者一般也是優秀的傳播者和普及者,“所以倡導專家學者走出課堂走出書齋,面向大眾和中小學普及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正能量。”

馬懷德:搞研究做學問,要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作了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繁榮法學研究的發言,他表示,法學界應當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意義,認真研究這一理論的科學內涵、基本原則、主要特征和根本要求,並將其貫徹到法學各專業,推動法學理論創新。

馬懷德表示,面對日益復雜的法律問題和鮮活的法治實踐,法學學科自身已經很難滿足實踐需要。為此,應當消除學科壁壘,培育新興學科、發展交叉學科,鼓勵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聯合攻關,爭取在重大問題上取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總書記“為人民做學問”的要求,讓馬懷德感觸尤深:“搞研究,做學問,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好務,永遠站穩人民的立場。和人民在一起,做學問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具體到法學研究,就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密切聯系中國國情,著力破解現實問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法治實踐,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社會帶來更多公平正義。”

沈壯海:既要心中有“真經”,又要教學有“高招”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以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題進行了發言,他表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在大學生頭腦裡進行思想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久久為功。加強和改進的落腳點是提高吸引力和實效性,關鍵在內容創新與方法創新並重。從內容角度講,要善於把教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講授與學生的思想關注點有效對接,回應熱點、講透難點、化解疑點。從方法角度講,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把大道理、硬道理講細、講活,做到娓娓論道、循循善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注重引導學生由事實得出結論,從感性走向理性,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立場。

沈壯海表示,一個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既要心中有“真經”,又要教學有“高招”,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者的“看家本領”。其中,內容為王,更具有根本性。隻有自己把“真經”讀透了,理解深了,教學才可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才能讓學生感到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自覺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研究,堅定信仰,練好內功。

沈壯海表示,作為一名年輕的學者,參加座談會並有幸發言,感到非常激動和興奮,很受鼓舞。

沈壯海強調,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不論是不是以哲學社會科學為專業,青年大學生都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廣泛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用以涵養育自己道德修養和精神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對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的掌握,如同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掌握一樣,都將是自己寶貴的人生財富,是創造人生價值、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素質資本。

(責編:賀迎春、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