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何冷落“海歸帽子”
近日,一則“花費40萬元留學、回國期待月薪1500元”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主角是來自芬蘭的一個女海歸。像這位女海歸一樣,每年都有大批學子戴著看似珍貴的“海歸帽子”回國求職。但由於近年來海歸的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用人單位對海歸這頂“帽子”不那麼買賬了。
脫掉帽子 實力才是硬道理
“海歸帽子”,企業有點兒不“感冒”了。
爆熱的留學潮過后,一大批鑲著金邊、缺乏真才實學的海歸回到國內,夢想憑借自己的“海歸帽子”找個好企業。但用人單位卻不買賬了,不僅給海歸設置了明確的學歷門檻,就連起薪也不那麼體面了。實力才是硬道理。海歸在現階段的就業環境中並不吃香,企業看中的不是海歸“帽子”,而是海歸國際化的思維和專業的辦事效率。北京一家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老板徐先生表示,公司曾經積極招聘海歸就職,希望利用海歸流利的口語、國際的思維來更好地幫助公司洽談合作和生意。但沒想到,這些在國外待了好幾年的海歸居然連基本的商務用語、物流術語都弄不清楚,讓人大跌眼鏡。
“我2006年剛回國時,海歸已經不是香餑餑了。我在英國攻讀的是旅游管理專業,回國時曾經應聘過東方君悅大酒店,那裡有幾十個海歸,大都從事一線服務工作,有些甚至在中餐廳當服務員。可以說,海歸在那個時候已經不是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身份了。”陳寧畢業於英國蘭開夏中央大學,目前是部門主管,他說:“如今的社會已經不再是學歷第一,用人單位招聘時,看中的是求職者的能力。更何況現在留學生越來越多,海歸早已不再稀罕,再加上海歸自身的質量良莠不齊,企業不青睞海歸倒也不奇怪。”
值不值得 投資回報全面看
“花費40萬留學、回國期待月薪1500元”的消息一出,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海外留學投資和歸國就業回報能平衡嗎?在國外學習的知識和培養的能力,真的可以讓海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嗎?
剛從加拿大留學回國的榮俊博表示,同批畢業回國的同學,起薪大多在3000元左右。海外留學投資和歸國就業回報形成了巨大反差,海歸投資回報不平衡顯而易見。
“如果只是從金錢方面來看,海歸投資回報不平衡的情況確實常見,但是回報不能僅僅用金錢去衡量。海外經歷不僅給予我開闊的眼界,優越的語言環境更培養了我一口流利的口語。”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張雅寧有不同的見解,“盡管低工資無法匹配海歸身份,但海歸仍然應該冷靜地去面對挑戰。海外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知識,而不是去拿文憑。如果只是為了拿文憑,那留學等於是花幾十萬元買了一張紙而已。僅因為海歸身份埋怨社會對自己的投資回報不平衡,其實是沒有真正地認清自己。”
腳踏實地 好高騖遠不可取
“海歸的優勢一般在3年左右才會顯現,但前提是他們能沉下心來融入國內職場。”常年從事海外人才業務的李林表示。“好高騖遠、容易跳槽是目前企業用人單位不喜歡招聘海歸的重要原因。沒有工作經驗,僅憑海歸背景實現‘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海歸應該盡快地融入國內社會,放下自己海歸的身份,以一個普通求職者的心態踏上求職之路。留學是一個挑戰,你成功了,的確令人佩服。但就業是一個新的挑戰,你不能永遠躺在過去成功留學的功勞簿裡。有句老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隻要你肯踏踏實實從基礎工作做起,那麼企業遲早會發現你是人才。換句話說,是不是一個人才,不是靠自己的嘴去宣傳,而是靠自己從基礎的工作中一點點証明。”老海歸陳寧給出了建議。
海歸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用人單位、正確認識國內就業環境,把對薪酬、職位和未來發展的期待值調整到合理的檔位。彎下腰踏踏實實做事,才能成為“金歸”。
金子是因為有實力才發光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