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量化考評可行嗎

2016年04月20日08:0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量化考評可行嗎

日前,本報獨家報道《福建一高校男輔導員檢查女生宿舍引發爭議》披露了福建工程學院男性輔導員在宿舍督導衛生時,對女生內衣進行拍照取証導致的一場輿情風波。網上輿論認為,這場風波的出現與該校推行的“三個文明”量化考評有關。

今年3月7日,《福建工程學院學生“三個文明”量化考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全校開始試行。《辦法》規定,學生文明養成量化考評辦法主要由課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網絡文明量化考核指標體系組成,考評以學期為時限,採用“學期總積分=基本分(100分)+獎勵分-扣分”的方式計算,其結果作為獎學金評定、評優評先、違紀處分、組織發展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並納入學生檔案。

該《辦法》共分21個扣分項目和12個加分項目。在扣分項目中,課堂文明涉及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玩手機、在教室抽煙、吃零食、帶早餐等﹔宿舍文明包括被子未疊、地板臟亂、在宿舍抽煙、炊事、打麻將、賭博、張貼小廣告以及使用高功率電器、人離宿舍未切斷外接電源等內容﹔網絡文明則規定通過網絡媒介制造和傳播謠言或誹謗侮辱他人、沉迷網絡游戲、個人以福建工程學院及所屬各單位的名義私自開通微博、微信等行為。扣分少則2分(比如遲到早退),多則40分(比如在宿舍園區打麻將、賭博)。加分項目的得分從1分到10分不等,比如年度先進微博管理員可得3分,優秀宿舍成員每人可得1分,校級優秀舍長可得10分。

據了解,該校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日常工作,所有檢查記錄按考評信息系統規定程序導入學生文明養成量化考評體系。該校所有教室都裝有視頻監控,各學院黨委副書記被要求輪流到學校監控室值班,從視頻中找出上課睡覺或玩手機的學生,截圖發給學工處,然后反饋給該生所在年級輔導員,由輔導員上傳到校內督導系統對違規學生進行扣分。

“學校想營造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對於已成年的大學生而言,用這種量化的辦法進行對照考核並不科學。”該校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師指出,“出台這種與師生息息相關的政策,也沒有事先征求大家的意見。”

被扣分學生如有疑義,可在被告知考評結果的5個工作日內向學生申訴委員會提出申訴,及時復核並依據復核結論進行處理。

對於這一《辦法》,自嘲是“福建工程小學學生”的網友質疑,“像管理小學生一樣對待大學生,這種管理模式妥當嗎?”有網友跟帖吐槽:“上周五和舍友上完課回宿舍發現宿舍門開著,裡面沒人,一開始以為被盜,后來才知道是督導人員上門突擊檢查衛生。為什麼他們可以在我們宿舍沒人的時候隨便進來呢?如果東西沒了該怎麼處理?”

也有學生力挺該《辦法》。一名黃姓大三女生告訴記者,之前上課時玩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學生很多,現在這種現象比較少見了,課堂氣氛也明顯好轉。她認為,“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我們以后步入社會有好處。”一名陳姓男生說,他的一名舍友以前經常在宿舍抽煙,還將煙頭丟在地上。自從《辦法》試行后,由於這涉及到扣分項目,這名舍友就主動到室外抽煙了。

3月15日出版的福建工程學院校報開辟專版介紹教師、學生和家長對“三個文明”建設的評價。該校2013級英語專業學生陳建華坦言,“其實一開始,我對實行‘三個文明’量化考核的做法並不太支持,仿佛自己‘被回歸’初中,背著‘中學生守則’,天天對生活指導老師的宿舍例檢提心吊膽。但是兩周時間下來,發現自己的生活竟也因為‘三個文明’開始有了變化:原本‘度日如年’的45分鐘課堂竟會有奢望它延長的時候﹔原本感覺‘萬般折磨’的宿舍大掃除因為全體成員的努力開始變得輕鬆和愉快……課上學習,課下鍛煉,周末踏青,訪友觀花。也許,有時候你所‘討厭’的,未必都是不好的。”

今年春節前夕,福建工程學院給所有學生家長寫了一封信,告知校方將頒布《辦法》,“通過輔導員思想上的引導、任課教師課堂上的督促、各級學工干部悉心的指導和學生干部生活中的幫扶,以積分的形式,獎優懲劣的方法,量化考評您的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力求在量化考評過程中,潛移默化孩子們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在畢業時更快、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一位李姓學生家長給學校回信說,“‘三個文明’考評,能使學生日常行為浸染其中,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成熟,在今后步入社會、面向工作生活實際時再進行錘煉,處處受益。”

不過,教育學者熊丙奇則認為,福建工程學院的做法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作為推進學生文明教育的校規,不能隻由學校單方面出台,必須聽取師生的意見,涉及學生權益的校規,必須充分聽取學生意見,否則校規的合法性就存在問題﹔其次,任何教育活動都必須尊重學生的權利,不能侵犯學生的隱私,學校在教室等場所安裝監控,這把學生的一舉一動都置於監控之下,既不尊重教師的教育自主權,也不利於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還會讓學生因處在監控的環境而出現心理問題﹔第三,大學的育人目標是培養獨立人格的合格公民,學校的教育管理創新,應該服務於這一目標。這所學校的做法是以前在文明檢查中很多高校曾採用但被輿論批評質疑的方法,該校居然將其常態化,這說明其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於社會的發展要求。

福建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仁華19日表示,“教室是公共場所,課堂上不存在隱私。”在法律法規的范圍內,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沒有錯,而且得到了家長的普遍支持。學校通過實施“三個文明”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化,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量化考評是必要的。他認為,中國高校那麼多,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情況,應該允許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一個學校在探索過程中要經得起不同聲音的質疑,要堅持做下去,持續推進“三個文明”建設,最終讓事實來說話,讓實踐來檢驗成效。至於有人指責該校“將大學生當中學生來管”,吳仁華回應說,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環,之前沒有養成的文明習慣更有必要在這一階段補上。如果將來福建工程學院以嚴格管理著稱,在社會上反而是件好事。(林智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強)

(責編:關振瑛(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