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科學怪人”李澈:夢想成為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

2016年04月19日08:37 | 來源:新快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是如此被科學所吸引, 以至於我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

  人稱“科學怪人”和“古人”的少年郎——

  在今年華附國際部一眾被藤校和牛劍等頂級名校錄取的高材生中,記者卻率先見到了並不在常春藤盟校之列的芝加哥大學錄取學生李澈。謙恭有禮、翩翩君子的氣度,使李澈渾身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特點鮮明。他從小著迷於科學,同時愛上哲學思考,還對佛學、歷史、音樂頗有研究。他說,芝加哥大學濃厚的學術氛圍決定了這是最適合他的學校。“我學習的動力一定來自於對學科本身的興趣,而非對高分的過分執著。”

  ■新快報記者 李楊

  李澈

  【個人檔案】

  畢業學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高三

  錄取院校: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帝國理工學院

  錄取專業:主修數學,輔修哲學

  夢 從小愛做夢,夢想成為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

  “我在進入華附國際部的第一堂物理課上就記住了芝加哥大學的名字。”這是李澈開始正式訪談時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也是他寫下自己求知經歷時的第一段文字。很顯然,芝加哥大學的錄取帶給他的願望達成之欣喜依然存在。對李澈來說,這是一所超越常春藤盟校的世界最高學術殿堂,不僅因為他崇拜的兩位學長都在該校就讀,更因為他從小的科學夢將在這裡得到更大的升華。

  李澈說自己從小便是一個喜歡做夢的人。小學六年級時就懵懂地掃過一遍霍金的《時間簡史》,之后便愛上了理論物理。“我是個‘霍金迷’ ,我的夢想便是成為一個像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曾經甚至想去應聘霍金助手的職位,和這個超人般的天才高談他的黑洞理論。我會時常想象宇宙中萬物的圖像:從虫洞到奇點,從時空坍縮到核能。”

  通過物理老師的介紹,以及對於在周邊都是“神級”學長一般的同學的向往,讓李澈對芝加哥大學有了渴望。“芝加哥大學以其理論研究而出名,除了經濟學中出名的芝加哥學派以外,物理學中的費米實驗室、第一個可控核反應堆、數目驚人的物理數學諾獎獲得者,以及雲集於此的包括羅素在內的眾多思想家,都讓它在學術方面有著象牙塔般的地位,成為了我心中的瓦爾登湖。”

  讀 愛讀牛頓,在公交車上演算科學原理

  對物理科學的熱愛,讓李澈開始瘋狂地搜尋相關書籍閱讀。初中時喜歡泡圖書館的他,每周都會去學校旁邊書店的科普專櫃,一站就是一整天,讀的都是諸如《科學第一元素》、《科學素質培養》等書籍。高一暑假,他花了兩周時間,在家埋頭啃完了大學教材《數學分析》。此外,他還愛看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我比較喜歡讀經典的大部頭,即便艱澀,但我就是感興趣,覺得很有收獲。”

  李澈說,享受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將這種興趣融入到生活中,大概是高中三年最幸福的事了。在來往於補習班的公交車上,李澈習慣於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演算書中看到的科學原理,並記錄自己的感悟;在邊聽古典音樂邊閱讀黃金分割原理時,他會想到黃金分割在藝術中的運用,曾嘗試用數字標記卡農的音符,繪制成方程,研究音樂中的情緒與方程凹凸性的關系。

  這些頗具“科學怪人”氣質的習慣,在李澈看來則是令人興奮的樂趣。“世界上的種種現象就像不同的題目,而將這些場景抽象化,用不同的角度解釋它們則是一大樂趣,仿佛自己掌握了萬物運行的規律一般。”

  行 為夢想到國外結識同道中人,曾站在霍金辦公室門口

  對數學與物理的濃厚興趣,讓李澈清醒地感到,需要通過更多實戰機會開拓眼界,研究和發展自己的興趣。

  談起曾參加過的學術活動,李澈滔滔不絕。高二時,他和三個同學代表學校參加了美國數學建模大賽。從准備競賽時去華師大學習高數,到參賽的兩天三夜裡熬通宵對難題進行車輪戰,李澈全心投入。他說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如何運用想象力,將一個沒有條件限制的難題現實化,並對各個復雜的情況分類,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當我們最終合作寫完三十多頁的論文並獲得一等獎時,隻感覺渾身輕鬆卻仍回味無窮。”

  一次暢快淋漓的學術競賽,對於李澈來說,更讓他“淪陷”在科學的魅力中。他期待著有更好的平台去探索。在升學指導老師的推薦下,李澈在高二暑假又參加了倫敦國際青年科學論壇。讓他感觸最深的,是能夠和來自全球的科學狂人分享對科學的熱情。“在論壇上認識的第一個外國朋友,招呼也沒打就指出我正在解決的數學題的錯誤。這讓我體會到一種思維碰撞的興奮感。”此后的幾天,李澈和新認識的“同道中人”建立了一個數學小組,在講座之余聚集在一起腦洞大開。他在回憶中寫道:“在前往劍橋大學數學科學系參訪的大巴上,我們呆望著旁邊經過的車輛,突然開始想象車輪上定點所滾過的曲線並証明它的面積是同半徑圓的三倍;面對著短信鍵盤,想到的卻是一個利用字母在鍵盤上行列關系(類似笛卡爾坐標)而設計的數字密碼。”

  “我是如此被科學所吸引,以至於我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似乎它就是通往宇宙真諦的終極鑰匙。”李澈說。在劍橋大學參訪,當他站在霍金辦公室的門口時,面對散發著天才氣息的古老哥特式建筑,“心中是無盡的喜悅、向往,和對科學的敬畏。”

  思 思考哲學與佛學, 同學眼中的他“是一個古人”

  記者眼前的李澈,清瘦冷靜,有一種孑然而立的長衫少年之感。談起科學就激動無比的他,竟然也會極其享受對歷史和哲學的安靜研究。同學和老師說,時常見他一個人圍著操場默默地轉圈,或者在樹下呆坐。“那是我在思考人生,哈哈”。李澈說,愛思考或許是自己最大的特點。

  李澈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家中各人都有專屬書房,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對李澈有很大影響。高二時他修讀了世界歷史和英語語言學AP課程,開始發現了跨學科結合的無限可能,這讓他開始看到一個更深次的世界,帶給他“一個全新的視角,一種超越自我的興奮感”,以至於堅持每晚都花2小時來廣泛閱讀和查找相關資料。

  李澈說,自己尤其喜歡閱讀羅素的書籍。高二時,每天下午4點,他都會獨自到操場上去讀哲學書,有時會通過冥想解決內心的疑問。“我會去除所有雜念,全心全意投入到腳步中,專注地行走,即佛學中所謂的’行禪’。當每一個念頭和呼吸都集中在身體上時,我會感受到寧靜的力量,這時智慧和靈感也會涌現。”

  這也許就是他的同學都認為他是一個古人的原因。對此,李澈笑說,自己做事也會比較“刻板”,接觸一個領域一定要從最古老的典籍開始。比如他讀數學是從幾何原本讀起的,讀的哲學書也大都是十七世紀的作品,如笛卡爾,聽的音樂也都是古典音樂,“我認為歷史的沉澱對現代發展很重要。”這樣的習慣也影響到他英文寫作時的文風,“句子比較繁復,用詞比較古,邏輯結構比較多,可能過去的書籍看太多了吧。”

  但無論怎樣,閱讀哲學書讓李澈對思考的欲望更強烈,也幫助他實現了科學與人文的逐漸融合。

  ■老師的話

  他一直是那個坐在“司機”位置上的人

  在華附國際部升學指導老師金婧眼中,李澈不僅是同學當中的學霸,還是個充滿著靈性和具有慈悲情懷的年輕人。“他似乎總是若有所思,他的好奇心驅使他不斷去探索身邊不同的事物,對很多領域充滿著各種各樣獨特的想法。”佛學的熏陶和研究也給了他很深的精神動力,在他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中,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平和、不溫不火。

  金婧認為,在這條美國本科的申請之旅上,李澈一直是那個坐在“司機”位置上的人,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也會如此。

  這個評價,或許源於李澈對自己的認知和掌控總能清晰而堅定。他也許算不上一個開朗有趣的人,但他能做到特立獨行,不受外界影響,而且內心清朗明淨,這又何嘗不是少年人身上難得的珍貴?

(責編:王藝錠、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