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豈能“一刀切”逼著“齊步走”

2015年11月30日09:18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豈能“一刀切”逼著“齊步走”

  ■張運

  最近教育圈熱議最火的莫過於“向應用型高校轉變”和“雙一流大學建設”兩項政策出台。在國內外輿論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也引發了給高校“貼標簽”、讓地方高校“降格”等質疑。甚至有些觀點牽扯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等敏感話題。

  不久前,筆者有幸參加了兩場專業性很強的學科競賽,感觸頗深。前者關於旅游教育,在某些高職院校人才缺口達到1:7,但一些本科院校卻隻有30%左右的畢業生願意留在本行業。后者則反映了跨境電商企業常常幾個月無法招聘到合適人才的同時,有些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卻難以找到工作。

  事實的確如此,一些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培養模式與產業發展嚴重脫節。目前,我國有近三千所高等學校,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而不強、質量不高,管理和辦學模式單一。教育同質化競爭造成“千校一面”,很多大學在“求大求全”中喪失了辦學特色和發展定位。

  以旅游教育為例,全國開設旅游專業的院校2000余所,旅游教育規模世界第一。但無論本科還是職業院校都存在著理論陳舊、人才培養同質化等“老問題”。行業加速變革,“新形勢”真正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旅游人才卻嚴重不足。

  不同院校同質化競爭,同一高校內部又如何?筆者畢業於一所地方高校的二級工科學院。前一段時間,學科帶頭人曾因師生論文考核是否需嚴格按照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與校方激烈爭論。該專業在全國水利工程領域名列前茅,不少專家直接參與了南水北調等工程規劃建設,但承擔的橫向課題是無法以高品質的論文形式呈現的。一把尺子無法衡定方圓,以嚴苛的論文收錄數量衡量貢獻,難免引起爭議。甚至一些文體類專業也理所當然的以發表論文數作為評判標准,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當前,類似這樣“一刀切”逼著所有院校或專業“齊步走”的現象在很多地方上演著。筆者看來,“應用型”和“雙一流”並非是人為劃分“三六九等”,而是要打破原有的體制和身份壁壘,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科學但有區別的評價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引導不同院校“各安其位”“各謀其政”,發揮各自特點、特色和特長,百花齊放,使大學真正成為新觀念、新知識、新人才噴涌的源泉。

  “雙一流”不只是少數“尖子”高校的事,“應用型”也並非不培養社會精英。隻有院校更加務實地定位自身,腳踏實地,才能帶動各領域創新人才仰望星空。對於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匠人精神”和“中國智造”同樣重要,無論是尖端創新人才還是應用型人才都是國家建設中的“螺絲釘”。

  否則,造得出原子彈,吃不起茶葉蛋,又或者生產出“馬桶蓋”,編不了自動沖洗程序。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