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串“心動”到一串世界冠軍
■本報記者 施劍鬆 通訊員 趙愛玲 楊靜
主裁判一聲哨響,來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機器人戰將先發制人,開場第一次射門即取得進球……不久前,第19屆機器人世界杯在安徽合肥舉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以4︰1的比分大勝老對手荷蘭隊,第四次獲得世界冠軍。
看著學生渴望的眼神,教師心動了——
“出了問題我負責”
2006年10月的一天,一幫半大小子突然跑到機械系實驗老師王雪雁的辦公室:“老師,我們想搞機器人,能不能給找個地方?”
機器人?看著學生渴望又有點羞怯的眼神,王雪雁心動了。她想在實驗室給學生們提供一塊場地,但有老師質疑:“讓學生隨便進出,實驗室的安全有沒有保障?”王雪雁說:“出了問題我負責!”
老院長郝靜如被師生的執著感動了,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為孩子們辟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還給了一部分經費。機器人興趣小組Water隊就這樣起步了。
Water隊老隊員劉小明至今記得,為了省錢,他們自己買角鐵,去二手市場淘電機動手制作機器人。
近10年過去了,王雪雁帶著一屆又一屆學生轉戰國內外賽場,4次將機器人中型組“世界杯”冠軍收入囊中。
“最值得欣慰的是這個機器人小組延續了下來,”王雪雁說,“現在全校各個學院的學生都積極加入。”
大家席地而坐討論問題的氛圍讓他心動了——
我的夢想是做機器人專家
大學四年,蘇易衡記憶最深刻的是小營南校區4教3007的白熾燈光。在這個並不詩意的燈光下,他從即將去英特爾工作的師兄手中接過隊長的重任。
蘇易衡是自動化學院自控1205卓越班的學生。4年前,父親告訴他:“大學就是刷績點,把能拿的獎學金都拿到!”帶著這樣的囑托,第一學期他穿梭在圖書館與教學樓,看書、上課,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卻覺得缺點什麼。
2013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和一幫“青瓜蛋子”來到由廠房改造的3007教室。裡面橫七豎八擺著各種電機,一大幫學生席地而坐,中間一個學長侃侃而談,內容是51單片機最小系統。熱烈的氛圍讓蘇易衡心裡一動。他也席地而坐,成了隊裡的一員。
剛入隊時最為難的是做單片機最小系統,因為完全沒有基礎。很短時間內,蘇易衡硬生生地和大伙一起開始啃大三的課程《單片機原理》。“現在半小時能做完的東西,當時整整摸索了一個星期。”他說。
后來,蘇易衡跟著大伙轉戰各地,從開始幫著推拉搬運機器,到后來開始設計程序,維修機器,再到后來組織大家培訓學習。漸漸地,他懂得了,具備了理論基礎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將想法搬到現實需要的是汗水。他也感覺自己通過比賽懂得了溝通與合作,學會了從別人的想法中汲取營養。漸漸地,沉默的他日漸開朗,並結識了很多朋友,而且還當了Water隊隊長。他愛上了機器人,並且夢想做個機器人專家。
越來越多師生喜愛創新研究,學校心動了——
制度和措施保護師生自覺創新
“Water隊的組建看似偶然,其實反映了學校和老師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自覺意識。”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許寶杰說。近10年來,為了鼓勵像Water隊一樣熱愛科技創新的師生,學校在學生科技創新經費、學生的科技創新學分、科技創新獎學金等方面設立了一系列制度,為創新提供實際的支持。
以機器人為例,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研制機器人,熱衷於各種機器人的比賽,學校就委托機電工程學院牽頭開設了機器人特長班,抽調雄厚師資為特長班開課。特長班原計劃招生30人,最終擴展到107人,涵蓋5個學院13個專業。
許寶杰說:“我們強調老師的責任意識和敏銳意識,鼓勵老師們抓住契機,為學生搭建平台,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同時學校注重協調大學生科技創新組織體系的完整性、延續性和融合性。”
Water隊這個延續了近10年的老隊,除了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還形成了自己的優秀傳統和人才培養機制。
蘇易衡說:“隊裡有老帶新、傳幫帶的好習慣。”在Water隊,新隊員都要接受系統培訓,培訓內容包括VC編程、單片機、電路、圖像處理、通訊等等。這些培訓大部分由老隊員完成。系統培訓后,新隊員便開始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通過這些在實踐操作中的自主學習,深化了我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蘇易衡說。
大四臨近畢業,除了備考讀研,蘇易衡與機電學院的新疆小伙阿布都依木疆一起,在學校統一租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中開始了創業。他們的項目是“輸液報警器”。“不管能否成功,先試試再說!”蘇易衡笑著說。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