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時評:“打游戲月入3萬”的少年該力挺嗎

2015年11月27日10:16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教育時評:“打游戲月入3萬”的少年該力挺嗎

  日前有媒體報道,江西南昌12歲男孩小新,因為擅長打某款游戲獲得游戲直播平台青睞,讓他月收入高達3萬元人民幣。對於一些人的質疑,小新的母親王女士說,時代已經不同了,對孩子橫加批評是不公平的。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戲掙錢是不務正業嗎?本期我們選取兩篇不同觀點的文章,期待能激發讀者更多思考。

  個別孩子的選擇不具示范意義

  如果孩子整天打游戲,恐怕很多家長會認為,這樣的孩子不務正業,需要好好管教了。但是,小新打游戲卻得到了母親的力挺。小新的母親王女士一句“時代已經不同了”,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同時,她還拿出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有天分”,以及不影響學業、孩子更陽光等為理由,証明自己支持孩子打游戲的合理性。

  但從媒體報道中可知,小新每天下午四五點到晚上十點這段時間,基本都會進行游戲直播。當別的孩子都在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或發展特長的時候,小新每天卻要拿出6到7個小時工作——進行游戲直播。如果非要說這樣做不影響他的學習,不影響他游戲之外別的興趣、特長的培養,恐怕難以讓人信服。從現在的情形來看,小新應當算是個少年游戲天才。但是作為孩子的家長,恐怕還要想清楚兩個問題。其一,如果小新打游戲沒有高達每月3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家長還會這樣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地支持孩子嗎?其二,當下游戲直播平台之所以青睞小新,看中的一個重要“賣點”,是孩子小小年紀而游戲“功夫”了得。但是,隨著小新一年年長大,以及其他類似年紀的游戲玩家陸續加入,小新的這一重要“賣點”會逐漸喪失。如果隨著年紀漸長,小新的游戲“天分”未能實現良好延續,長大后不再有超出常人的表現,單純靠打游戲不足以維持生活,到時該怎麼辦?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別的謀生技能,作為家長又該如何規劃兒子彼時的生活和工作?

  上述這些問題絕非只是說給小新的家長聽的,其他存在類似情況的家長,都應該考慮一下。當然,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為孩子選擇何種人生道路是他們的自由。還有一個需要指出的問題是,對於廣大家長和學生來說,一些具有出眾天賦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特殊成長方式,對普通孩子來說不具示范意義。對於未成年人尤其是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來說,還是應該把完成學業放在第一位。即便孩子有某些特殊技能,家長也不應該過於功利地“開發”,因為注重現實利益而忽略了孩子的知識學習和健康成長。(李記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父母切莫迷失在孩子的天賦裡

  年幼少年憑借游戲專長而贏來不菲收入,之所以會引來不少人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小小年紀就展現出特殊天賦,並能為家庭帶來經濟收入,確實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另一方面是因為正處於學習求知階段的孩子,其專長強項不是文化知識上的特長,而是帶有玩樂性質的游戲特長,這在常人看來與成長成才格格不入,產生的隻會是反作用。

  常言道,事事能出彩,行行有作為。不論哪一個領域,無論做任何事情,本身並不存在能否成長成才的問題,貴在能否精通它、擅長它。很顯然,年幼少年既然能夠在游戲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專長,說明孩子在這一領域存在天賦和潛能,理當因勢利導、挖掘利用,給孩子提供有利於特長發展的機會。不能因為游戲客觀存在著影響孩子成長成才的不利一面,就帶著有色眼鏡和偏見視角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戲的正面功能價值,無視促進孩子成長發展的有利一面。

  誠然,來自於社會上的這些批評之聲是出於對孩子成長成才的關切,完全是一片好心。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應當理智看待,既要認識到孩子在游戲方面所獨有的特長,也要認識到孩子身處學習求知重要階段,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可或缺,絕不能因為孩子擁有游戲特長就無視甚至放棄文化學習。在這方面,我國古代方仲永的故事就是生動的例証、深刻的教訓。

  由於孩子尚小,對事物的認識還難以做到科學理性,這就要求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要盡到引導的責任和義務,護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好孩子的成長導師。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觸游戲的度,不能讓游戲成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廢正常學業,影響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要平衡處理好游戲與學業的關系,緊緊把握孩子仍處於學習求知、身心成長重要階段這一客觀現實,充分認識文化知識對於其他專長的基礎性支撐作用,防止重游戲、輕學業的片面傾向。唯此,才能實現游戲與學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如若只是痴迷和專注游戲,而忽略和荒廢學業,將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長的嚴重障礙。(羅建華 作者系職員)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