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備受關注:義務教育熱點難點的解決之道——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2015年11月26日18:59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備受關注:義務教育熱點難點的解決之道——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劉奕湛、吳晶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如何管理培訓機構?居住証制度實施后,義務教育如何發展?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情況如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過半,義務教育依然面臨很多備受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根據26日發布的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義務教育專題報告,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打出“組合拳” 嚴管校外培訓機構

  問:評估報告提出,小學生課業負擔總體呈下降趨勢。但目前存在“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情況,並且存在大量的校外培訓機構,教育行政部門如何監管?

  王定華: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問題要打組合拳,單一的辦法難以奏效。首先要轉變家長觀念,形成正確的成才觀。兒童幼兒時期並不是學的越多越好,如果知識的增多造成了興趣泯滅,將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不利。

  禁止公辦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任職,教育部對此有明確禁令﹔學校不認可補習証書,校外機構獲得的任何証書,在入學時都沒有效果。另外,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已經擬定了自律公約,教育部將推薦給更多的培訓機構,在培訓中體現對孩子的尊重。

  再有,推進法治建設,對“黑”機構要聯合相關部門予以取締,合法機構要按照國家法律約束自身行為。教育部也將推進相關的立法修法工作,特別是在民辦教育的法律法規中作出一些規范。

  教育部門已做好居住証制度實施應對

  問:隨著居住証制度的實施,將會對當前的教育制度帶來一定沖擊,教育行政部門將做哪些准備?

  王定華:居住証制度已經有了大致框架,具體實施辦法正在制訂之中,教育部全程參與了居住証實施辦法的制訂過程。實施之后,會給當前的招生制度和秩序帶來一定沖擊,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准備,提前有所應對。

  國家在頂層設計上要求居住証享有的公共服務,教育部門將不折不扣執行。國家授權各地各部門制定的政策將按照國家要求和部門地方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這個過程中,要面對我國立體化的國情,允許和提倡因地制宜,讓一些特大城市不至於因為居住証制度的實施而背上過重的包袱,但同時廣大地區和特大城市都要積極進取、實事求是地把工作做好,增強人民群眾和各位家長的獲得感。

  財政投入將惠及1.38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問: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出台后,有哪些進展?

  王定華: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5.40萬所,在校生達1.38億,在各級教育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出台,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國家統一確定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准定額,小學中西部地區每年600元,東部每年650元。初中每年800元,東部每年850元。這是基准定額,中央財政按照比例進行投入,國家的財政將惠及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一律施行“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上述政策對鄉村的教育傾斜不減,中央財政另外每年拿出150多億元,實現這個新的機制。

  新的機制實施后,主要受益群體: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294.73萬人,實現兩免一補可以隨學生流動﹔寄宿制學生,新機制實施后保障水平會明顯提高,這類學生目前是3076.15萬人﹔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他們能夠比照公辦學校學生享受一定的公共財政支持﹔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村小保障程度進一步提高,惠及500多萬﹔特殊教育學生保障程度都會有大幅度提高,對於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相當於正常學生的8倍,要讓殘疾學生成為最受呵護的學生。

(來源:新華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