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校市相融 校企合作

2015年11月27日09:1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校市相融 校企合作

  近年來,廣西科技大學秉承“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辦學特色,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強化以工程實踐、工程設計與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為應用型人才量身定制的培養方案和措施,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頂層設計 創新辦學機制

  1985年,廣西科技大學的前身之一 ——廣西工學院遷柳辦學。2012年4月,廣西工學院與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籌建廣西科技大學。2013年4月,廣西科技大學正式成立。2014年底學校第一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國內先進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30年來,學校接薪續脈,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

  1994年4月,學校與柳州市政府部門和柳州鋼鐵集團公司、柳州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41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成立了“董事會”。學校與董事單位簽訂學科聯合共建協議,與企業聯合開展學科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構建起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產業化為一體的產學研平台。2009年,學校與柳州市政府部門成立“共同推進大學建設工作委員會”,共同謀劃將廣西工學院和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廣西科技大學的重大事宜,為學校建設和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機構和制度保障。

  充分依托“校董會”、“共建委”兩大機構,學校與柳州市、當地企業在科研平台聯合共建和科技聯合攻關、“雙師型”教師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業實訓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學校與柳州市合作建立了“桂中產業與城市協同發展研究中心”(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柳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技術促進中心”等30多個科研教育基地,與柳工、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聯合建設了“重型車輛零部件先進設計制造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廣西汽車零部件研發與檢測公共服務平台”等18個校外專業實驗平台以及人才培養基地,與多家知名企業共建344個校外專業教學實習實訓基地。

  多措並舉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把“行業的骨干,創新的紐帶”作為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利用豐富優質的辦學資源,以工程類學科建設為引領,圍繞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目標,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和“5R”能力訓練模式,把學校的智力優勢、學術優勢、多學科綜合優勢、課程開發優勢、人才培養優勢與企業的技術優勢、資金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實踐場地優勢、就業渠道優勢相結合,打造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業鏈。

  2006年開始,學校實施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改革試點,通過校企合作,讓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按通用標准和行業標准培養工程應用人才。學校設置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數控技術及應用)、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交通運輸(汽車電子技術與檢測診斷方向)等3個應用本科專業、4個專業方向。

  圍繞應用本科建設,學校推出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措施。一是引入CDIO國際工程教育理念,制定“教”、“學”、“用”相統一的“3+1”的人才培養模式(3年理論學習+累計1年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基礎實踐教學層、專業實踐教學層和綜合實踐教學層3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二是推行“5R”實訓機制,構建“真實的企業環境”、“真實的實訓項目”、“真實的項目經理”、“真實的工作壓力”和“真實的工作機會”,讓學生在企業的真實環境中體驗真實的企業氛圍﹔三是推行“雙導師”制,由校企雙方共同指導學生實訓與畢業設計,構建新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突出“能力為重”的評價標准﹔四是打造“雙師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通過派出教師到企業挂職鍛煉,聘請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建設、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工作,校企聯合申報科研立項等方式,促進專業教師從單一教學型人才向教學、科研、實踐的綜合型人才轉化﹔五是以學科專業為平台,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活動,加強與政企合作,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平台,成立“大學生科創中心”和“創客聯盟”,邀請創業團隊、創業導師走進校園,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貫穿於整個教學育人過程。

  不僅如此,學校依托本校“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和“職業技能鑒定所”成立職業教育學院,負責職師本科學生的培養、中職學校在職教師的學歷提高和繼續教育培訓等工作。2014年,學校與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高端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試點工作,採取“兩方聯動、方案整體設計、資源共同配置、分段實施、合作育人”的方式開設“職業教育師資班”,培養職教“雙師型”人才,學生實行“多証制”。2014年,學校與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聯合開展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與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合作舉辦機械工程本科項目,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際合作辦學實現新發展。

  形成特色 取得累累碩果

  通過多年的校市、校企合作,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雙師型教師人數佔相關專業教師的比例由幾年前的不到30%逐年增長到目前的53%,有效地改善了師資隊伍整體結構。例如,學校聘請了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章二平(廣西“八桂學者”、特聘教授、教授級高工)、副總工程師初長祥(教授級高工)在內的一批企業高級技術人才作為學校的兼職教授,機械專業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已達到57.5%,其教學團隊成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機械工程學院成為廣西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獲集體二等功。教師隊伍中涌現出1位全國模范教師、1位八桂名師、3位廣西高校教學名師。學校自治區創新團隊——“車輛零部件先進設計與制造創新研究團隊”為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桂林客車、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解決科技攻關難題。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就業與職業發展情況良好。通過對教學、實習內容和模式進行改革,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工程應用型學科的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在92%以上。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專業為例,經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畢業生政治思想素質、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綜合評價等3個方面內容的評價“優”指標的百分比之和均超過80%,且10項內容“優”、“良”指標的百分比之和均超過了90%。中軟國際、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有限公司、廣西建工集團等企業這樣評價:“該校應用型本科學生專業基礎好,工程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

  學校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2015屆4名畢業生組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將讀書期間積累的學術成果進行產學研轉化,申報發明專利2項,在光觸媒、室內空氣淨化領域擁有多項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組建的環保科技型企業自主研發系列納米材料可視光高水分散性納米二氧化鈦粉體材料、可視光響應型二氧化鈦溶膠、高穩定性透明納米氧化鋅醇溶液等核心產品暢銷國內市場,預計2016年產值達1900萬元。

  學校著重打造專業學科競賽平台,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活動效果顯著。從2002年開始,學校每兩年舉辦一屆大學生科技節。科技節共設39個大賽項目,78個小賽項目和活動,參與學生超過5.3萬多人次。學校開展大學生科研立項研究工作。截至目前,有151個項目獲大學生科研立項。學校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和自治區級109項學科專業競賽活動,共有2406名學生在省部級以上的各類競賽取得優異成績。

  例如,學校汽車與交通學院組織師生參加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賽車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等比賽屢獲佳績。2015年大學生車隊取得了CUKA中國大學生卡丁車校際聯賽南區賽的冠軍,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首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全國季軍等優異成績。

  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取得豐富的經驗。2009年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2012年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學校機械工程、土木、自動化等專業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機械、土木、汽車、計算機等7個專業獲廣西高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立項。2012∼2013年,機械、汽車專業獲教育部門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教育部門專業職教師資培養標准、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開發項目。

  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實踐經驗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肯定。2010年學校應用型本科教學得到了廣西教育部門、財政部門組織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學校應用型本科專業辦學理念先進,辦學定位准確,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高,效果顯著”。2011年、2013年國家教育部門高校設置委員會專家組進校考察,認為學校“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辦學特色鮮明,“校市相融,校企合作”正是地方高校辦學之路,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正是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何月華 卜玉輝)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